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网络反腐败法治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7 15:20
  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网上反腐因为其速度快、影响大、官民对话性、全民参与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形成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扁平化的舆论场,对权力运行可以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促进官员谨慎用权,约束言行。同时,网络为官民搭起直接互动的交流平台,创造平等及时的对话机会,可以让领导干部更便捷地倾听民声、把脉民意,及时改错纠偏,提高执政能力,从而降低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网络反腐因其方式上、体制上和法律规制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反腐效果难言乐观。针对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势,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唯此,社会监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本文,笔者将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给网络反腐下定义,指出其内涵、性质、主体及对象,又指出其主要特点,并对网络反腐进行功能与类型化研究。其次以网络反腐的发展进程为视角,结合最新的典型案例,对网络反腐的产生、成因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次对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缺陷及其存在问题与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网络反腐方式上、体制上和法律规制上的缺陷不足...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网络反腐概述
    第一节 网络反腐的内涵
    第二节 网络反腐的性质、地位
    第三节 网络反腐败的主体及对象
    第四节 网络反腐的特点
        一、网络反腐力量强大,优势明显
        二、网络反腐成功率高
        三、网络反腐成本低廉
        四、网络反腐公开与保密并重
        五、网络反腐的全民参与性
    第五节 网络反腐的功能
        一、网络反腐的政治功能
        二、网络反腐的社会功能
        三、网络反腐的法律功能
    第六节 网络反腐的类型化
第二章 网络反腐产生、成因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 网络反腐的产生
        一、网络反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应世产物
        二、网络反腐之萌生
    第二节 网络反腐的成因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网络反腐形成的物质基础
        二、科技条件是网络反腐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心理因素奠定了网络反腐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网络反腐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网络反腐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网络反腐现存问题
        一、网络反腐方式上的问题
        二、网络反腐体制上的问题
        三、网络反腐法治规制上的问题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四章 网络反腐法治化路径
    一、破解网络反腐方式上的局限
    二、完善网络反腐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三、建立网络反腐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几点建议[J]. 皮勇,王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06)
[2]权力制约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监督法理分析[J]. 郭莉.  江西社会科学. 2011(10)
[3]网络反腐:模式、问题与制度创新[J]. 李立景.  学术交流. 2011(05)
[4]论网络反腐[J]. 彭晓薇.  求实. 2011(03)
[5]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J]. 刘晔,杨蕾.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2)
[6]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J]. 杜治洲,任建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2)
[7]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林平生.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1(01)
[8]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机制[J]. 杜创国,刘静静.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1(01)
[9]网络监督开辟了权利“联合”权力监督的反腐新路径[J]. 宋芳.  长春大学学报. 2011(01)
[10]中国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J]. 张亚明,李苗,刘海鸥.  理论探讨. 2011(01)

硕士论文
[1]江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作用研究[D]. 李晗.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网络监督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 万佳卉.辽宁大学 2011
[3]中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引导[D]. 张勇.曲阜师范大学 2011
[4]网络视域下的腐败治理研究[D]. 刘晶.西南交通大学 2011
[5]网络问责的有效性及有限性分析[D]. 申文文.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论网络政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D]. 马新颖.中共中央党校 2009
[7]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D]. 马静.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5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35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