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09:33
  “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劳动用工的类型趋向于灵活多变,各种新兴的劳动用工方式层出不穷,这对于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从属性是确定劳动关系的标准,分别体现在劳动者在企业当中的人格属性特征、财产属性特征以及组织属性特征。但是网约工劳动关系不同的是,在对于工作时间的安排等自主选择性方面更具有主动性,同时这也意味着从属性标准逐步在弱化,网约工劳动关系判定更加复杂。在实践中类似的劳动纠正在增多,但是目前我国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对于网约工劳动关系如何认定也没有确切规定。实践中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对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采取以劳动合同来认定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二是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网约工,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项实质标准来判定能否为事实劳动关系,第一是劳动者和用工企业之间的主体资格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要求;第二是劳动者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限制;第三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是用工企业的组成部分,但是按照这样的规定要求来判定事实劳动关系会出现层次性低、难以与现代社会中各色各样的劳动关系相配合,范围过于狭窄等不足,当前网约工用工形式下在现实中出现...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网约工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网约工及网约工劳动关系的概念
        1.网约工概念
        2.劳动关系以及网约工劳动关系概念
    (二)网约工劳动关系的类型及特征
        1.网约工劳动关系的类型
        2.网约工劳动关系的特征
二、我国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困境
    (一)网约工劳动关系基本概念的缺失
    (二)网约工劳动关系主体资格界定模糊
        1.用人单位“列举式”无法满足现状
        2.劳动者概念未能倾斜劳动者主体
    (三)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对书面劳动合同的依赖
        1.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外观主义倾向
        2.网约工劳动关系依赖书面合同的历史成因
        3.书面劳动合同的局限性
    (四)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过于僵化
        1.法律适用机械,缺乏实质审查
        2.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缺乏层次
        3.同案不同判
三、域外国家对于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相关经验
    (一)美国
        1.认定经济从属性自雇人为雇员或工人
        2.认定劳动关系的可选择性多元指标
    (二)德国
        1.经济从属性标准
        2.类雇员的保护模式
    (三)域外国家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对我国的启示
        1.采取多元化的认定标准
        2.扩大受倾斜保护的劳动者范围
四、我国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完善措施
    (一)清晰定义网约工劳动关系的概念
    (二)明确网约工劳动关系的主体适格
        1.界定网约工劳动者的内涵
        2.对劳动者进行分层保护
        3.扩大用人单位的范围
    (三)确立“事实第一原则——基于过度依赖书面劳动合同带来的启示
        1.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认定中功能的复归
        2.事实第一原则在我国实施的路径
    (四)增强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包容性
        1.网约工劳动关系实质审查
        2.拓宽网约工劳动关系认定多层次性
        3.同案同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4.0时代的从属劳动论[J]. 田思路.  法学评论. 2019(01)
[2]“互联网+”背景下劳动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问题的初步思考[J]. 王全兴.  中国劳动. 2017(08)
[3]关于“网约工”劳动权益保障的思考[J]. 刘瑛.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4]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J]. 班小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5]平台经济发展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J]. 王文珍,李文静.  中国劳动. 2017(01)
[6]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约出租车劳动关系[J]. 汪强,刘磊,魏厚钱.  法制与社会. 2016(27)
[7]分享经济中用工关系的中美法律比较及启示[J]. 杨云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8]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的劳动关系认定——以“e代驾”在京、沪、穗三地法院的判决为切入点[J]. 王天玉.  法学. 2016(06)
[9]我国灵活就业中自治性劳动的法律保护[J]. 粟瑜,王全兴.  东南学术. 2016(03)
[10]从强制缔约看“打车软件”的法律规制[J]. 单平基.  法学. 2014(08)

硕士论文
[1]论网约工的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护[D]. 王美荣.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D]. 杨亚晴.辽宁大学 2019
[3]“互联网+”平台模式下的劳动关系认定[D]. 孙秀.华中科技大学 2019
[4]“互联网+”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认定[D]. 史秀亮.兰州大学 2018
[5]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D]. 姚橙.苏州大学 2018
[6]劳动合同制度视角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D]. 徐兴军.山东大学 2018
[7]共享经济用工的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D]. 董朝.山东大学 2018
[8]非标准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D]. 白雪.西北政法大学 2017
[9]劳动关系确认标准研究[D]. 黄俊.华东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40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40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