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权利体系构建与制度完善
发布时间:2021-08-14 21:58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改革,它在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地分离矛盾不断升级的今天,为平衡保护农民利益与推动土地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径。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三权分置”的基本表述。“三权分置”出现的原因在于实行了几十年的农地“两权分离”权利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农村情况发展,“两权分离”出现了制度上的困境,亟需进行改革和发展。而“三权分置”思想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界关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的愿望,此后也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中央多次发布政策支持了“三权分置”的观点。同时,法学界对于这一影响农地权利结构的改革模式也给予了热烈关注,并在学术探讨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尽管“三权分置”受到多数人的支持,但是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在改革进程中仍然呈现出“三权”权利内涵、外延的模糊性;“三权”权利主体的权益难以平衡;土地承包权主体身份性的协调以及土地经营权资产化实现难题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法律上对“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并以此确定“三权”的权利内涵和性质,进而划分其权能...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农地“三权分置”的出现与困境
第一节 “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
一、“两权分离”的困境
二、“三权分置”的提出与发展
三、“三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三权分置”改革中的障碍与难题
一、“三权”权利内涵与外延的模糊性
二、“三权”主体的权益平衡难题
三、土地承包权主体身份性协调难题
四、土地经营权资产化实现难题
第二章 农地“三权分置”的权利体系构建
第一节 “三权分置”下各权利的关系及结构安排
一、“三权分置”中各权利的相互关系
二、“三权”之权利结构的定位
三、“三权”之权利名称的选择
第二节 “三权分置”中各权利的内涵界定与权能划分
一、“三权”的权利内涵
二、“三权”的性质界定
三、“三权”的权能划分
第三节 “三权分置”权利结构与法律及实践的衔接
一、“三权”结构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二、“三权”结构对于“分置”实践的实现
第三章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律与制度完善
第一节 “三权”的法律界定及权能完善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
二、土地承包权的权利保障
三、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化塑造
第二节 “三权分置”的配套法律制度完善
一、明确农村成员身份资格准入制度
二、明确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
三、完善土地经营权入股制度
四、完善农地不动产登记制度
第三节 “三权分置”实践的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平台
二、建立专业化土地价值评估体系
三、落实农地用途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343259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农地“三权分置”的出现与困境
第一节 “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
一、“两权分离”的困境
二、“三权分置”的提出与发展
三、“三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三权分置”改革中的障碍与难题
一、“三权”权利内涵与外延的模糊性
二、“三权”主体的权益平衡难题
三、土地承包权主体身份性协调难题
四、土地经营权资产化实现难题
第二章 农地“三权分置”的权利体系构建
第一节 “三权分置”下各权利的关系及结构安排
一、“三权分置”中各权利的相互关系
二、“三权”之权利结构的定位
三、“三权”之权利名称的选择
第二节 “三权分置”中各权利的内涵界定与权能划分
一、“三权”的权利内涵
二、“三权”的性质界定
三、“三权”的权能划分
第三节 “三权分置”权利结构与法律及实践的衔接
一、“三权”结构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二、“三权”结构对于“分置”实践的实现
第三章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律与制度完善
第一节 “三权”的法律界定及权能完善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
二、土地承包权的权利保障
三、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化塑造
第二节 “三权分置”的配套法律制度完善
一、明确农村成员身份资格准入制度
二、明确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
三、完善土地经营权入股制度
四、完善农地不动产登记制度
第三节 “三权分置”实践的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平台
二、建立专业化土地价值评估体系
三、落实农地用途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343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4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