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工作的立法进路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社会工作的立法进路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它是慈善领域的新兴力量。与传统慈善手段相比,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性、灵活性的特征以及“助人自助”的宗旨更契合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理念。然而,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的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社会工作实践自身较为落后以外,我国的社工立法存在严重的空缺。而旨在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福利体系的中国离不开社会工作这一新兴领域的力量。本文以我国的社会工作立法进路为研究内容,运用比较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社工立法的困境与症结进行分析,对国外现有的主流社工立法模式与我国国情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工立法进路,并对这一立法进路下的社工立法进行展望与评述。我国当前的社工立法除了宏观上整体性缺失以外,还存在诸如立法体系混乱、法律位阶较低、义务本位倾向及重程序性规范轻实体性规范等困境和症结。造成这些困境与症结的根源分别来自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社会思想观念层面、立法理论与技术层面及相关立法领域层面等。现阶段,若要解决上述困境与症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根源所在,并寻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的过程中,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尽早解决问题的“捷径”。在其他发达国家或社会工作水平较高的国家,采取的主流立法模式有集中立法模式、分散立法模式及附属立法模式三种。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立法模式是由其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水平及立法习惯决定的。但无论采取何种立法模式,出发点都是为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法律环境。纵观全世界的社工立法,尽管立法模式不尽相同,基本符合与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良好的社会立法与慈善立法、专业及系统化的立法体系相衔接的总体性趋势。而且,社工发达国家的社工立法从内容上大都是权益复合型的立法,而非我国当前的义务本位立法。从根本上分析我国社工立法的困境与症结,并借鉴了他国的先进经验后,需要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现状的社工立法进路。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集中立法模式更适合我国的立法习惯及社工发展水平,故现阶段我国社工立法的目标即完整的《社会工作法》的出台。然而,法律的创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漫长的等待与我国社工立法空缺填补的紧迫性相矛盾,短时间内仍无法规制和引导我国社工实践的发展。因此,一部高度统一、内容较为完备的《社会工作通则》的出台成为了我国社工立法空缺填补的首要目标。法律的特性决定了其它与相关实践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也即法律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展望我国未来的《社会工作法》与社会工作实践,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非常明显,包括社工立法对于社工实践的赋权与约束和社工实践对社工立法的建构两个方面。社工立法与社工实践的这种交互关系使二者进行互补和完善,从而推动二者的共同进步。而在我国社工立法完善之后,我国社工实践的发展将对我国福利社会建设的过程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更新换代。
【关键词】:社工立法 集中立法模式 转型时期 社会工作通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8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言10-19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11-12
- 一、研究对象11
- 二、研究方法11-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7
- 一、我国的社工立法的现状13-14
- 二、学界对社会工作立法现状的研究14-17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17-19
- 一、研究问题17-18
- 二、研究意义18-19
- 第一章 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困境、症结与根源19-29
- 第一节 我国社工立法的困境与症结20-23
- 一、社工立法的总体性缺失20-21
- 二、社工立法体系混乱21
- 三、社工立法位阶偏低21-22
- 四、社工立法内容的义务本位倾向22
- 五、社工立法单一的组织性、程序性规则22-23
- 第二节 我国社工立法困境的根源23-29
- 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失衡23-25
- 二、社会观念僵化与公民意识薄弱25-26
- 三、立法与实践相比严重的滞后性26-27
- 四、社会立法与慈善立法的掣肘27-29
- 第二章 域外社会工作立法的模式与基础29-39
- 第一节 集中立法模式29-31
- 一、集中立法模式的内容与形式29-30
- 二、集中立法模式的根源及利弊30-31
- 第二节 分散立法模式31-33
- 一、分散立法模式的内容与形式31-32
- 二、分散立法模式的根源及利弊32-33
- 第三节 附属立法模式33-34
- 一、附属立法模式的内容与形式33
- 二、附属立法模式的根源及利弊33-34
- 第四节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工作立法趋势34-39
- 一、以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为前提34-35
- 二、以多元化的立法模式为主导35
- 三、以专业系统的社工立法体系为目标35-37
- 四、以权益复合型立法代替义务本位立法37
- 五、与良好的社会立法和慈善立法相衔接37-39
- 第三章 我国社会工作的立法路径与展望39-55
- 第一节 转型时期社工立法完善的契机39-44
-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保障39-40
- 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促进40-42
- 三、慈善立法的导引42-43
- 四、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推动43-44
- 第二节 转型时期社工立法的完善44-50
- 一、社工立法空缺的填补45-46
- 二、立法“分散化”向“体系化”的推进46-47
- 三、法律位阶自下而上的过渡47-48
- 四、“义务本位”向“权益复合”的发展48-49
- 五、法规内容向综合性的过渡49-50
- 第三节 “集中立法模式”下的社工立法及社工实践之展望50-55
- 一、现阶段我国社工的集中立法模式50-51
- 二、综合性《社会工作法》的颁布51-52
- 三、我国《社会工作法》的篇章结构52-53
- 四、《社会工作法》与社会工作的互构53-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62
- 后记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工作实践权的含义[J];兵团建设;2012年19期
2 马凤芝;;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郭明军;;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4 刘海容;;寻解治疗——社会工作实践新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5 巫正洪;吴世友;Gina A.Chowa;;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方向:金融社会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王书;;新农村建设下高校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转换[J];学理论;2010年25期
7 郭伟和;徐明心;陈涛;;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基于“青红社工”案例的行动研究[J];思想战线;2012年03期
8 李树文;;以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反思——对几个社会服务项目的研究[J];理论界;2014年01期
9 ;首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启事[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8期
10 ;首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启事[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冬红;;基于对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发展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萍萍;;社会工作实践中价值认同的困境——以贵阳市“关爱老人·青春行动”活动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广芬;美国多种模式并存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谢鸿娟;“政社互动”中的苏州社会工作实践[N];中国社会报;2014年
3 中华社工部;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精神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罗玲 华东理工大学;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的硬环境和软实力[N];中国社会报;2014年
5 记者 文艳;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N];西安日报;2014年
6 俞茜;要主动挖掘问题背后的隐义[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彦川;改革教育方式 培养更多优秀社工人才[N];中国社会报;2014年
8 童小军;英国社会工作的概况[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午尧;论我国社会工作的立法进路与展望[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2 孙岩;残疾人社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初探[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3 陈卓珂;宁养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赵凌艺;社会化公益下的灾害社会工作实践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王慧;参与式需求评估对社区社会工作影响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樊俊;地区发展方法在农村社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李金娟;高校小组社会工作课实践教学的走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铭敏;资本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梦莹;亲职教育中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侯日云;农村“受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社会工作的立法进路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