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核乏燃料处置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20:11
  传统能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能源型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导致的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央提出,我国坚持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由此,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核能清洁性、高效性、稳定性的优势使其成为清洁能源中突出的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发展方式。近年来,我国核电规模在不断扩大,核电站、反应堆数量不断增加。在核电站运行的后面阶段,核燃料经反应发电过后,会产生大量的核乏燃料,随着核电规模的扩大,核乏燃料会逐渐增多,在处理能力不足,只能临时放置的体积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对于核乏燃料的科学合理处置将非常值得研究。这些高放射性的核乏燃料如不能妥善处置,将制约我国的核电发展。核,是个双刃剑,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导致了严重的核辐射危害,不仅当时造成了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而且后续的核辐射危害无法估量,世界为之遗憾。之后,国际上对于核电的安全发展产生了质疑,一些国家推迟或者停止了核电的建设项目审批,甚至有的国家开始弃核不用。可见,核电的发展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的追求甚至可为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是要求之中,公众有效参与和监督能够促进核...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核乏燃料处置概述
    1.1 核乏燃料处置问题的提出
        1.1.1 核乏燃料的概念
        1.1.2 核乏燃料的特征
    1.2 核乏燃料处置原则
        1.2.1 生态安全原则
        1.2.2 经济效率原则
        1.2.3 公众参与原则
        1.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1.3 核乏燃料的处置方式
        1.3.1 核乏燃料处置分类
        1.3.2 深地质处置方式
        1.3.3 核乏燃料后处理
        1.3.4 禁止的处置方式
第二章 国外核乏燃料处置制度分析与借鉴
    2.1 芬兰的核乏燃料处置法律分析
    2.2 法国的核乏燃料处置法律分析
        2.2.1 核设施的建设许可程序制度
        2.2.2 核发燃料处置相关的监管体系
        2.2.3 核应急计划制度
        2.2.4 核损害的民事责任制度
        2.2.5 核材料贸易管制制度
        2.2.6 放射性保护制度
        2.2.7 后处理技术和制度规定
    2.3 美国的核乏燃料处置法律分析
        2.3.1 美国的核乏燃料处置发展历程
        2.3.2 美国的核乏燃料处置法律综述
    2.4 国外核乏燃料处置法律制度对我国借鉴意义
        2.4.1 建立国际合作制度
        2.4.2 完善核乏燃料处理法律体系
        2.4.3 发展核材料运输与事故损害保险金制度
        2.4.4 建立核乏燃料处置行业自律制度
        2.4.5 核乏燃料管理保持公有
第三章 我国核乏燃料处置法律问题分析
    3.1 核乏燃料处置法律协调性低
    3.2 核乏燃料处置环境标准缺失问题
    3.3 核乏燃料处置监管制度不健全
        3.3.1 监管机构体制不完善
        3.3.2 监管机构权责分配不合理
    3.4 核应急制度体系不完善
        3.4.1 核应急体制不完善
        3.4.2 核应急宣传不到位
    3.5 核乏燃料运输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分析
        3.5.1 国际核损害事故经验分析
        3.5.2 我国核乏燃料运输事故赔偿问题
    3.6 公众参与制度分析
        3.6.1 公众参与形式化
        3.6.2 公众参与途径的缺失
第四章 核乏燃料处置规制法律完善建议
    4.1 完善我国核乏燃料处置法律体系
        4.1.1 完善不同位阶的核乏燃料处置法律规定
        4.1.2 加强核乏燃料处置法律配套性建设
    4.2 统一我国核乏燃料处置标准
        4.2.1 完善我国核乏燃料处置标准体系
        4.2.2 加强我国核乏燃料标准执行力度
    4.3 完善我国核乏燃料处置监管制度
        4.3.1 完善监管机构体制
        4.3.2 明确监管机构权责分配
    4.4 完善我国核应急制度体系
        4.4.1 完善核应急预案制度
        4.4.2 加强核应急宣传教育
        4.4.3 健全定期核应急演习制度
    4.5 完善我国核损害事故赔偿制度
        4.5.1 强化核能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4.5.2 放射性环境污染罪入刑
        4.5.3 坚持核损害严格责任原则
        4.5.4 完善核事故责任豁免制度
    4.6 完善核乏燃料处置公众参与制度
        4.6.1 保障公众实质性参与
        4.6.2 公众参与的途径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环境罪若干争议问题之厘清[J]. 喻海松.  法律适用. 2017(23)
[2]核电公众参与与环评脱钩后该如何开展[J]. 逯馨华,柴建设,方圆,张琨.  辐射防护. 2017(06)
[3]论我国《核安全法》的调整范围[J]. 汪劲,张钰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核安全法》应当构建核应急法律制度[J]. 张钰羚.  世界环境. 2017(01)
[5]核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J]. 王树国,柴建设.  核安全. 2016(02)
[6]论我国核应急法律制度的完善[J]. 陶李林.  科技视界. 2016(13)
[7]我国乏燃料运输现状探讨[J]. 李越,肖德涛,刘新华,丘寿康,何正忠.  辐射防护. 2016(01)
[8]主要核电国家乏燃料贮存现状分析[J]. 刘敏,白云生.  中国核工业. 2015(12)
[9]芬兰发放全球首份乏燃料处置库建设许可证 并为全球提供最终处置[J]. 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15(12)
[10]公众参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J]. 陈润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 张海龙.吉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06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06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