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行政职权履行监督及其法制保障
发布时间:2021-10-15 09:20
从孙志刚案开始的舆论监督,到邓玉娇案、“躲猫猫”案、杭州飙车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网络监督逐步替代传统媒体监督在针对行政职权监督方面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逐步发展的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电视、报刊媒体监督相结合,为公民知情权,参政议政、监督权的实施提高了更多的路径,言论自由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促进公民权利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有效监督公权的实施。在传统媒体受制于自身固有的缺陷的情况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的涌现弥补了这一缺陷,为公民更好的实现言论自由、更好地监督公权的实施、更便捷的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使得网络舆论监督面临了冲击。因此,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新要求,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网络媒体、公权的执政者和每一个使用着自己权利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相关概念。包括有: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传统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区别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第二部分:论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网络舆论监督行政职权实施和行政职权实施失范导致的公共危机两个方面的问题来介...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
2.1 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
2.2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作用
2.2.1 传统媒体监督的控制信息
2.2.2 网络媒体监督的自由传播
2.3 网络舆论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的区别
2.4 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网络舆论针对行政职权监督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3.1.1 行政职权的被滥用
3.1.2 政府信息公开失位导致的公共安全危机
3.2 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网络舆论监督的非理性化
3.2.2 政府机构监督的不足
3.2.3 公众参与监督的迫切要求与合理监督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保障
4.1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立法
4.1.1 确定网络舆论监督立法的基本原则
4.1.2 基于防范网络舆论监督权滥用的立法建议
4.2 建构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机制
4.2.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4.2.2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4.2.3 建立监督奖励与责任追究机制
4.3 推动公民合法、合理的监督意识的培养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网络舆论怎样干预司法审判——以两起热门刑事案件为例[J]. 冯越. 今传媒. 2010(01)
[2]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 范以锦,邬茜. 传媒. 2009(09)
[3]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韩志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4]论中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构建[J]. 李新天,郑鸣. 中国法学. 2005(05)
[5]各国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与伦理约束[J].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04)
[6]浅议网络舆论及其控制[J]. 林恩全. 军事记者. 2004(09)
[7]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 谭伟.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5)
[8]南丹矿难的成功揭露留给人们的启示[J]. 郑盛丰. 新闻战线. 2003(09)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 郭超海.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关于我国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研究[D]. 邓巍.沈阳师范大学 2011
[2]网络暴力的传播学解读[D]. 李霞.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7811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
2.1 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
2.2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作用
2.2.1 传统媒体监督的控制信息
2.2.2 网络媒体监督的自由传播
2.3 网络舆论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的区别
2.4 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网络舆论针对行政职权监督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3.1.1 行政职权的被滥用
3.1.2 政府信息公开失位导致的公共安全危机
3.2 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网络舆论监督的非理性化
3.2.2 政府机构监督的不足
3.2.3 公众参与监督的迫切要求与合理监督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保障
4.1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立法
4.1.1 确定网络舆论监督立法的基本原则
4.1.2 基于防范网络舆论监督权滥用的立法建议
4.2 建构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机制
4.2.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4.2.2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4.2.3 建立监督奖励与责任追究机制
4.3 推动公民合法、合理的监督意识的培养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网络舆论怎样干预司法审判——以两起热门刑事案件为例[J]. 冯越. 今传媒. 2010(01)
[2]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 范以锦,邬茜. 传媒. 2009(09)
[3]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韩志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4]论中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构建[J]. 李新天,郑鸣. 中国法学. 2005(05)
[5]各国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与伦理约束[J].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04)
[6]浅议网络舆论及其控制[J]. 林恩全. 军事记者. 2004(09)
[7]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 谭伟.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5)
[8]南丹矿难的成功揭露留给人们的启示[J]. 郑盛丰. 新闻战线. 2003(09)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 郭超海.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关于我国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研究[D]. 邓巍.沈阳师范大学 2011
[2]网络暴力的传播学解读[D]. 李霞.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7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3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