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追偿权研究
本文关键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追偿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职务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后,能否向劳动者进行追偿,如果能,追偿标准与限度如何,现行法律规定不统一,实践中争议颇多。《劳动合同法》第90条对追偿权的规定不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了雇主具有追偿的权利,《侵权责任法》第34条对追偿权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立法之所以如此混乱,立法者的进退两难为最主要原因。承认追偿权的观点认为,它是劳动者责任心提高的保障,是我国责任保险制度不发达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外立法的大趋势。否认追偿权的观点认为,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雇佣关系中存在追偿权,而劳动关系中没有;《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倾斜保护相对弱势方劳动者的权利,所以否定了追偿权的存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自身的惩戒权,没有必要向劳动者行使追偿权;劳动关系具有人身性、隶属性的特点,所以劳动者的过错应当被用人单位所吸收。追偿权的实现要符合前提、主体、行为、结果、责任五大要件,在结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过错程度、劳动者的身份以及双方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追偿权 合理性 实现要件 限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现行法的梳理9-13
- (一)《劳动合同法》90条:规定不明9-10
- (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承认雇主对雇员追偿权10-11
- (三)《侵权责任法》第34条:回避态度11-13
- 二、用人单位享有追偿权的证成13-27
- (一)否定追偿权存在的理由13-15
- (二)肯定追偿权存在的理由15-22
- 1.挖掘《劳动合同法》第90条的合理内涵15-18
- 2.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之比较18-20
- 3.对相关观点的评析20-22
- (三)用人单位享有追偿权之证成22-27
- 1.劳动者责任心提高的保障22-23
- 2.我国责任保险制度不发达的客观要求23-24
- 3.域外追偿权立法之借鉴24-27
- 三、追偿权的实现要件及限制条件27-36
- (一)追偿权的实现要件27-31
- 1.前提要件—用人单位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27
- 2.主体要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27-28
- 3.行为要件—劳动者执行职务行为28-29
- 4.结果要件—对他人造成损害29
- 5.责任要件—劳动者存在过错29-31
- (二)对用人单位追偿权行使的限制31-36
-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关责任考量31-33
- 2.区分用人单位中的管理者和一般工作人员33-34
- 3.结合双方经济状况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祥清;对行政追偿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擅自放弃追偿权不能获赔[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年02期
3 ;共同保证人如何行使预先追偿权?[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01期
4 ;无意售假冒稻种可否行使追偿权?[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5期
5 赵晓光;;论对共同担保人之间追偿权的四大制约[J];行政与法;2009年11期
6 王宗成;;探析挂靠关系中追偿权行使之法律依据[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3期
7 展晓文;;雇主追偿权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8 黄江;擅自放弃追偿权不能获赔[J];汽车与安全;2003年09期
9 刘劲钢,苏彦来;行政追偿程序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董奇唯;刑事追偿制度初探[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素玉;;中国轮胎美国爆 伤人如何理赔[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2 殷之杰;周吉高;鞠恒;;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特殊侵权的无过错民事责任及追偿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勇;担保上当别忘行使追偿权[N];东莞日报;2013年
2 李国忠;雇主追偿权的主体范围和追偿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陈玉兰邋王玉池;骗取债权追偿权 讨回欠款并私吞[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马晶 蒋春富;支持起诉破解追偿难[N];检察日报;2013年
5 成林;雇主追偿权的数额范围[N];江苏法制报;2013年
6 王蒙 房东升;主体不明确手段单一 道路救助基金追偿率低[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李明;道交事故中连带责任方追偿权的实现[N];江苏经济报;2014年
8 通讯员 陈明春;晋宁县工商局两干部放弃民事追偿权[N];云南日报;2009年
9 梅静 张彬 丁朝阳;道路救助基金 垫付830万仅追偿36万[N];检察日报;2012年
10 宋晓波;“接受劳务一方”如何行使追偿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延涌;论混合共同担保人的权益保护[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晓梅;交强险保险人的追偿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玉肖停;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何毅;论混合共同担保中的追偿权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李梦龙;混合共同担保中第三人追偿问题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孙玉;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中追偿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7 沈军炜;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追偿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8 汤中博;混合共同担保人追偿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郭华飞;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追偿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武盼见;混合共同担保的分摊与追偿[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追偿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