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行政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1-10-30 13:0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人们大多是从道德层面对其进行评价。道德层面的评价给予见义勇为者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但是大多数的见义勇为在行为时有着高度的危险性,在行为时极其容易造成财产和人身上的损害。在实际中时有发生见义勇为者的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弥补的情形,受伤致残致死者则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这些困境使他们感到心灰意冷,也使社会大众忌惮于这些后续问题而不敢见义勇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省市制定了相关的见义勇为保护条例,这些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出现了法规适用混乱的问题,加之全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各省市的条例在适用时往往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如同命不同价、补偿标准相差悬殊等问题,本文试从客观、科学、合理的角度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分析和界定,在评析和借鉴各省市见义勇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挖掘出不利于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因素,同时参考国外先进的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内容和实践中的先进做法,提出适合我国的能够妥善解决见义勇为者所面临的困境的对策,为全国的统一立法和实践中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思维。本文的写作中选取了山东、福...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见义勇为的一般理论
1.1 见义勇为的概念和特征
1.1.1 见义勇为的概念
1.1.2 见义勇为的特征
1.2 见义勇为与相关法律概念辨析
1.2.1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
1.2.2 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
1.2.3 见义勇为与紧急避险
1.2.4 见义勇为与行政协助
第二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理论
2.1 见义勇为者权益的界定
2.2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2.2.1 法律的正义价值理论
2.2.2 人民赋权理论
2.3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
2.3.1 民法上的保护
2.3.2 刑法上的保护
2.3.3 行政法上的保护
2.3.4 社会法上的保护
第三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域外经验
3.1 英美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主要内容
3.2 大陆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主要内容
3.3 两大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对我国的借鉴
3.3.1 国外“好撒玛利亚人法”与国内见义勇为法的区别
3.3.2 对两大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借鉴
第四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现状
4.1 对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梳理
4.1.1 中央层面的规范文件
4.1.2 地方层面的规范文件
4.2 现有立法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4.2.1 现存各种见义勇为规范存在的整体问题
4.2.2 见义勇为者保护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制度建构
5.1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保护的立法模式
5.2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行政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5.2.1 行政补偿先行救济原则
5.2.2 政府保障为主原则
5.2.3 奖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5.2.4 公开、公平、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5.3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具体制度
5.3.1 行政确认制度
5.3.2 行政奖励制度
5.3.3 保障制度
5.3.4 优待抚恤制度
5.3.5 经费制度
5.3.6 法律责任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见义勇为权益保障的地方立法完善[J]. 金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我国见义勇为立法问题探析——以美国法的比较和借鉴为基础[J]. 张晓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3]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 徐国栋. 河北法学. 2006(07)
[4]见义勇为请别在尴尬里徘徊[J]. 东昕,南坡. 中国西部科技. 2005(05)
[5]“见义勇为”的社会保障机制[J]. 张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谁来为英雄“买单”——探讨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救济[J]. 王亮. 中国保安. 2004(04)
[7]对见义勇为行为适用民事法律的思考[J]. 朱晓邈,吕尤,张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8]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思考[J]. 汪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9]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J]. 傅昌强,甘琴友.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2)
[10]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J]. 赵肖筠,沈国琴. 现代法学. 2001(01)
硕士论文
[1]见义勇为者受损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雷钢.中南大学 2007
[2]见义勇为:行政法调整的反思与重构[D]. 黄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3]见义勇为的民法思考[D]. 朱娅.重庆大学 2007
[4]见义勇为者损失的国家补偿问题探讨[D]. 单松萍.苏州大学 2007
[5]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效力及对见义勇为的适用[D]. 蔡文元.中国政法大学 2007
[6]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透视[D]. 蔡镇疆.四川大学 2004
[7]公民讨论在地方立法过程中的作用[D]. 倪智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46677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见义勇为的一般理论
1.1 见义勇为的概念和特征
1.1.1 见义勇为的概念
1.1.2 见义勇为的特征
1.2 见义勇为与相关法律概念辨析
1.2.1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
1.2.2 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
1.2.3 见义勇为与紧急避险
1.2.4 见义勇为与行政协助
第二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理论
2.1 见义勇为者权益的界定
2.2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2.2.1 法律的正义价值理论
2.2.2 人民赋权理论
2.3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
2.3.1 民法上的保护
2.3.2 刑法上的保护
2.3.3 行政法上的保护
2.3.4 社会法上的保护
第三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域外经验
3.1 英美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主要内容
3.2 大陆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主要内容
3.3 两大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对我国的借鉴
3.3.1 国外“好撒玛利亚人法”与国内见义勇为法的区别
3.3.2 对两大法系国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借鉴
第四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现状
4.1 对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梳理
4.1.1 中央层面的规范文件
4.1.2 地方层面的规范文件
4.2 现有立法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4.2.1 现存各种见义勇为规范存在的整体问题
4.2.2 见义勇为者保护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制度建构
5.1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保护的立法模式
5.2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行政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5.2.1 行政补偿先行救济原则
5.2.2 政府保障为主原则
5.2.3 奖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5.2.4 公开、公平、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5.3 见义勇为者权益行政法保护的具体制度
5.3.1 行政确认制度
5.3.2 行政奖励制度
5.3.3 保障制度
5.3.4 优待抚恤制度
5.3.5 经费制度
5.3.6 法律责任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见义勇为权益保障的地方立法完善[J]. 金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我国见义勇为立法问题探析——以美国法的比较和借鉴为基础[J]. 张晓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3]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 徐国栋. 河北法学. 2006(07)
[4]见义勇为请别在尴尬里徘徊[J]. 东昕,南坡. 中国西部科技. 2005(05)
[5]“见义勇为”的社会保障机制[J]. 张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谁来为英雄“买单”——探讨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救济[J]. 王亮. 中国保安. 2004(04)
[7]对见义勇为行为适用民事法律的思考[J]. 朱晓邈,吕尤,张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8]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思考[J]. 汪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9]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J]. 傅昌强,甘琴友.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2)
[10]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J]. 赵肖筠,沈国琴. 现代法学. 2001(01)
硕士论文
[1]见义勇为者受损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雷钢.中南大学 2007
[2]见义勇为:行政法调整的反思与重构[D]. 黄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3]见义勇为的民法思考[D]. 朱娅.重庆大学 2007
[4]见义勇为者损失的国家补偿问题探讨[D]. 单松萍.苏州大学 2007
[5]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效力及对见义勇为的适用[D]. 蔡文元.中国政法大学 2007
[6]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透视[D]. 蔡镇疆.四川大学 2004
[7]公民讨论在地方立法过程中的作用[D]. 倪智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466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6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