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3:01

  本文关键词: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劳动模式不断应运而生,随之也衍生了很多新的劳动争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很多,可以申请的部门也很多,但是现实生活中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现状并不乐观。由于立法的滞后性,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已经不能较好的调整新的劳动模式中涌现的劳动争议。如建设工程分包、车辆挂靠经营、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特殊劳动用工模式,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同时,由于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并没有对建设工程分包、车辆挂靠经营、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成统一的法律认知与法律概念,导致类似情节下,不同区域、不同劳动争议处理部门劳动争议的处理结果大相径庭。这种立法的滞后性、现行法的非调整性与法律认知的不统一性,不仅严重损害了法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弱化劳动者对法律的信仰崇拜,也变相的增加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难度,还阻碍了国家促进就业政策的推广实施,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阻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更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大部分劳动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法律知识,尤其是建设工程分包、车辆挂靠经营、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用工这四种特殊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大多数人为初高中文化,甚至小学都没有读完。教育经历的缺乏导致他们权利意识淡薄,既没有形成法律意识,也缺乏法律知识,更没有形成对法的信仰与依赖。因此,当权益受损时,劳动者不敢、不想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身为劳动者应有的权益,这更在无形之中助长了用人单位的嚣张气焰与侥幸心理,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其他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的难度,也严重打击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勇气与信念。本文从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内容出发,在建设工程分包、车辆挂靠经营、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的具体案例中研究、探讨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及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善我国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具体如下:首先,在法律认知中,统一事实劳动关系、用工单位知情权、非全日制劳动者这三个法律概念。其次,在立法层面中,健全相关立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建设工程分包、车辆挂靠经营中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单工单位的知情权效力,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与劳动报酬权。再次,在执法与司法的层面,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即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最后,在守法的层面,建立尚法理念,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劳动者能够敢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简言之,本文从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的角度出发,完善我国特殊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为劳动者每一个权益的保护提供统一的法律支撑及诉讼保障,最终建立健全一套明确立法、严厉执法、公正司法、科学守法的劳动者权益法律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劳动者的权益能够在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四个层面科学、合理、合法的实现与落实!
【关键词】:劳动者 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 事实劳动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述评9-11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1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1-13
  • 一、劳动者权益概述13-16
  • (一)劳动者的内涵与特征13
  • (二)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特征13-14
  • (三)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内容14-15
  • (四)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一般途径15-16
  • 二、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现况实例16-20
  • (一)实际施工中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问题16-17
  • (二)挂靠经营车辆中的劳动争议(工伤)纠纷问题17-18
  • (三)劳务派遣纠纷问题18-19
  • (四)非全日制用工劳动纠纷问题19-20
  • 三、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0-29
  • (一)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20-27
  • (二)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的原因27-29
  • 四、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29-35
  • (一)统一法律概念29-30
  • (二)健全相关立法30-32
  • (三)依法办事违法必究32-33
  • (四)建立尚法理念33-35
  • 结论35-38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后记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辉;;高温条件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研究——基于对《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的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丁劭泊;;中小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现状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梁丹丹;高德群;;中心镇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刘吉堂;;劳动者权益的司法保障机制探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12期

5 陈云卿;英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1期

6 毛建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缺少的不只是制度[J];江淮法治;2007年03期

7 赵颖惠;当前我国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1年S1期

8 徐大泰;法律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定的不完善及其补救探讨[J];人大研究;2002年08期

9 张传学,张力;劳动者权益缘何屡遭侵害[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玉信;劳动者权益保护疑难解答[J];农村新技术;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路;劳动者权益不能遇危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魏春杰;我市劳动者权益得到有力保障[N];东营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娇萍;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神”[N];工人日报;2014年

4 沈峰;保护劳动者权益应避免“次优选择”[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人口所 高文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袁晨光;保护劳动者权益谈不上过分[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周甲禄邋周梦榕;劳动节更应关注劳动者权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傅丕毅;维护劳动者权益,政府还需加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徐振斌邋蒋升ng;开放型经济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娇萍邋郑莉;劳动者权益成两会热点话题[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艳;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吴玲飞;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网络抗争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孙晶;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坤;灵活化时代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邢成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睿君;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视角的三方协调机制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7 吴金华;转型期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黄倪;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斌;社会转型时期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蕙芸;企业并购中的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特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3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