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法律冲突及其协调

发布时间:2017-05-10 01:01

  本文关键词: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法律冲突及其协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是实现矿业权的必要条件,矿业权的客体是位于地表之下的矿产品,土地物权的客体是地表土地,二者的客体相互连接。随着矿业权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解决矿业权与土地物权之间的冲突在矿业权取得、使用及流转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矿业权及土地物权的定义、主体、客体、内容、属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不同阶段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冲突表现并得出产生冲突的原因。在借鉴外国先进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协调解决我国矿业权与土地物权之间的权利冲突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以实际案例引出研究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从宏观上介绍论文研究问题的整体现状。第二部分为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相关概述,介绍矿业权的定义、客体、主体、内容、属性以及土地物权的定义、内容等,厘清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相关概念,为下文的论述做好铺垫。第三部分总结了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冲突表现及产生冲突的原因,在冲突表现方面,引用多个实际案例,具体分析矿业权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冲突表现。根据前文分析的冲突表现得出引发冲突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外国先进制度经验。因我国土地制度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故以具体制度为切入点,介绍对我国有益的经验。第五部分提出解决矿业权与土地物权冲突的建议。从价值导向及具体措施两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对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作出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矿业权 土地物权 冲突 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2;D92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0-11
  • 1.3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矿业权与土地物权法律制度概述13-21
  • 2.1 矿业权概述13-18
  • 2.1.1 矿业权的定义13-14
  • 2.1.2 矿业权的主体14-15
  • 2.1.3 矿业权的客体15-16
  • 2.1.4 矿业权的内容16-17
  • 2.1.5 矿业权的属性17-18
  • 2.2 土地物权法律制度概述18-21
  • 2.2.1 土地物权的定义19
  • 2.2.2 土地物权的内容19-21
  • 第3章 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冲突现状及其原因分析21-32
  • 3.1 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冲突现状21-27
  • 3.1.1 矿业用地取得过程中的冲突21-25
  • 3.1.2 矿业权实现过程中的冲突25-26
  • 3.1.3 矿业权结束后的冲突26-27
  • 3.2 矿业权与土地物权冲突的原因分析27-32
  • 3.2.1 土地权利结构复杂及忽视集体土地权利27-28
  • 3.2.2 矿业权审批程序设计不合理28-29
  • 3.2.3 矿业权与矿业用地分别取得的制度设计29-30
  • 3.2.4 矿业权期限设计不合理30
  • 3.2.5 矿业用地退出机制不完善30-32
  • 第4章 国外协调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经验借鉴32-35
  • 4.1 矿业用地准入制度32
  • 4.2 矿业用地取得方式32-33
  • 4.3 矿业用地预先申请制度33
  • 4.4 矿业赔偿制度33-34
  • 4.5 矿业用地恢复制度34-35
  • 第5章 协调我国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建议35-41
  • 5.1 协调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价值导向35-37
  • 5.1.1 战略性、公益性矿业权优先原则35
  • 5.1.2 一般性矿业权适用成立在先者优先原则35
  • 5.1.3 探矿权优先原则35-36
  • 5.1.4 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36
  • 5.1.5 利益衡量原则36-37
  • 5.2 协调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具体建议37-41
  • 5.2.1 创新矿业用地取得方式37-38
  • 5.2.2 统筹矿业权及矿业用地审批程序38-39
  • 5.2.3 分类确立用地优先权39
  • 5.2.4 明确矿业损害赔偿制度39
  • 5.2.5 建立矿业用地退出机制39-40
  • 5.2.6 加快协调矿业权与土地物权的立法40-41
  • 第6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金虎;;质疑物权的优先效力[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安毅;;我国《物权法》的物权定义评析——物权的排他性考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康纪田;;论物权自然化发展向社会化转变[J];经济论坛;2007年22期

4 严永;;《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知识问答(2) 如何正确理解物权平等保护的原则[J];湖南农业;2008年02期

5 康纪田;;公平与效率统一视角下的物权社会化[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6 康纪田;;试论反物权垄断的制度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4期

7 康纪田;;物权社会化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点[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黄俊辉;;论我国的物权观念[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9 曾佳蓉;;物权优先效力之否定[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赵建新;;浅析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与融合[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诵科;;论物业管理的性质——兼评海南自力投资有限公司诉海南华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飞;明确物权的对世性意义巨大[N];检察日报;2005年

2 王晓辉;浅谈物权与债权的效力区别[N];吉林日报;2007年

3 宋军;现代产权的核心是物权[N];陕西日报;2004年

4 吴s搴蚊窠,

本文编号:353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3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