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9:36
我国地方在信息公开方面的立法文本基本局限在地方政府规章的位阶,目前仅有少数几部地方性法规出台。本文从立法文本比较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现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规章进行比较,对立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尤其是立法的创新方面,同时指出立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从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在立法理念上,应把获取政府信息作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当然权利而不是政府机关的恩赐,同时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规范权利运行的重要手段;在立法内容上,要继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做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的保障工作,最大程度地限制义务机关规避公开义务及其他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不作为行为。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和分类
(一) 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1. 政府信息
2. 政府信息公开
(二) 政府信息的分类
1. 按内容分类
2. 按来源分类
3. 按信息公开的方式分类
二、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现状
(一) 立法现状概述
(二) 立法规范呈现的基本特点
1. 以地方政府规章为主
2. 注重制定配套办法
3. 立法体例和内容存在雷同现象
(三) 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在内容上的细化
1. 进一步细化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2. 进一步细化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3.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实施方面的职责
三、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公开范围仍然偏窄
(二) 保障和救济渠道不畅
(三) 缺乏有效的对规避公开义务的防范和惩处制度
四、立法理念的重构和立法内容的完善
(一) 重新定位立法的价值取向
1.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
2.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降低廉政风险的作用
3.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管理的作用
4.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 转变立法理念
1. 转变立法理念的现实要求
2.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 完善立法内容
1. 充分借鉴国外信息公开立法的有益经验
2.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3.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障
4. 限制对公开义务的规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马亮. 情报杂志. 2012(09)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 何彦鸯. 党政干部学刊. 2012(04)
[3]中日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之比较[J]. 陈越. 黑龙江档案. 2012(02)
[4]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承担——对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责机制的思考[J]. 曾宪佳,陈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5]新媒介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J]. 陈卉,侯一俊,杨征.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2(01)
[6]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勇. 行政与法. 2012(01)
[7]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J]. 李东业,江中略,丁羽.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8]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及其保障措施[J]. 周斌. 兰台世界. 2011(18)
[9]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信息公开诉讼案例的多文本比较[J]. 李晓方.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10]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与完善[J]. 王刚. 法制与社会. 2010(21)
本文编号:3576320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和分类
(一) 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1. 政府信息
2. 政府信息公开
(二) 政府信息的分类
1. 按内容分类
2. 按来源分类
3. 按信息公开的方式分类
二、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现状
(一) 立法现状概述
(二) 立法规范呈现的基本特点
1. 以地方政府规章为主
2. 注重制定配套办法
3. 立法体例和内容存在雷同现象
(三) 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在内容上的细化
1. 进一步细化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2. 进一步细化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3.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实施方面的职责
三、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公开范围仍然偏窄
(二) 保障和救济渠道不畅
(三) 缺乏有效的对规避公开义务的防范和惩处制度
四、立法理念的重构和立法内容的完善
(一) 重新定位立法的价值取向
1.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
2.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降低廉政风险的作用
3.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管理的作用
4. 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 转变立法理念
1. 转变立法理念的现实要求
2.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 完善立法内容
1. 充分借鉴国外信息公开立法的有益经验
2.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3.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障
4. 限制对公开义务的规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马亮. 情报杂志. 2012(09)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 何彦鸯. 党政干部学刊. 2012(04)
[3]中日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之比较[J]. 陈越. 黑龙江档案. 2012(02)
[4]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承担——对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责机制的思考[J]. 曾宪佳,陈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5]新媒介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J]. 陈卉,侯一俊,杨征.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2(01)
[6]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勇. 行政与法. 2012(01)
[7]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J]. 李东业,江中略,丁羽.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8]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及其保障措施[J]. 周斌. 兰台世界. 2011(18)
[9]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信息公开诉讼案例的多文本比较[J]. 李晓方.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10]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与完善[J]. 王刚. 法制与社会. 2010(21)
本文编号:3576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7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