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互联网的面纱:劳动关系的数字化挑战
发布时间:2022-01-08 15:37
互联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技术的发展及其实践特点决定了它的本质属性是信息资本的加速和聚合。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覆盖,信息资本驱动下的互联网生产机制已经深刻地嵌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塑造了新型的"生活—生产"关系。在这一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形成了多维度的混沌共存状态,它弱化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催生了劳动伦理的危机、加剧了劳动力的低值化。面对劳动关系的数字化危机,劳动法应当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在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同时,还应巩固劳动关系的伦理基础,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文章来源】: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信息加速和聚合示意
在以自然界提供物质资源为基础的前工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社会分工相对不发达,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生活需要,并非为了产品的交换。这一时期,生产活动一直贯穿着社会发展的始终,成为人类生活的动力和源泉。而人类的生活则从属于生产活动而无法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即使在生活领域形成的经验、认知和创作等也往往直接来源于生产活动。因此,这一时期的“生活—生产”关系表现为“在生产中生活”(见图2)。显然,这种自然经济的“生活—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社会发展的主导范式转向了以商品制造为主的工业生产。商品制造的过程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在特定的工作场所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下,社会分工呈现更加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产品的生产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劳动者需要有独立于生产之外的生活领域,如休闲娱乐和料理家庭事务等,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逐渐发生分离。于是,近代工厂立法也开始通过工时标准等方法来限制生产活动对生活领域的不当干扰,进而维持两个领域各自的独立空间。
本文编号:3576819
【文章来源】: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信息加速和聚合示意
在以自然界提供物质资源为基础的前工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社会分工相对不发达,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生活需要,并非为了产品的交换。这一时期,生产活动一直贯穿着社会发展的始终,成为人类生活的动力和源泉。而人类的生活则从属于生产活动而无法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即使在生活领域形成的经验、认知和创作等也往往直接来源于生产活动。因此,这一时期的“生活—生产”关系表现为“在生产中生活”(见图2)。显然,这种自然经济的“生活—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社会发展的主导范式转向了以商品制造为主的工业生产。商品制造的过程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在特定的工作场所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下,社会分工呈现更加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产品的生产之间需要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劳动者需要有独立于生产之外的生活领域,如休闲娱乐和料理家庭事务等,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逐渐发生分离。于是,近代工厂立法也开始通过工时标准等方法来限制生产活动对生活领域的不当干扰,进而维持两个领域各自的独立空间。
本文编号:3576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7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