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品作为人类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它的安全系数密切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台阶,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综观近年来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连续爆发,包括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等都使人们将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到新的位置,也对我国的食品法律体系建设和监管模式构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较薄弱,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较严峻。食品安全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乡镇(街道)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现阶段基层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是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为主体的小食品供应商爆发式增长与农村食品传统习惯长期处于落后水平之间矛盾,是基层食品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与监管对象基数日趋庞大的矛盾。特别是2015年10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后,在食品相关法律体系已得到巩固完善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建立并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真正做到基层监管“全覆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先从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相关概念着手介绍,然后通过引入公共产品属性、政府监管、无缝隙政府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四大理论,论证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所需的理论基础,并阐述加强基层食品“网格化”监管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基础正是我们优化“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必要前提。其次,通过认真研读资料、分析现状,引出温州现有区域监管状况下基层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改革目标及现行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温州各县(市、区)已形成的多种典型监管模式,为下一章的模式创新优化提供依据。最后,通过第五章内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温州市现行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第六章提出对应的创新优化策略,目的是为今后“网格化”监管的全面深化和模式创建打好基础。本文研究是作者结合自身工作,通过数据采集、国内外理论对比、案例分析等,引出对温州基层食品“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分析,意图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全面运用网格化管理,并为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提出借鉴及参考策略。
【关键词】:基层 食品安全 网格化 监管模式 温州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03;D922.1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国内研究状况11-12
- 二、国外研究状况12-13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一、研究思路13-14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5
- 第四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15-17
- 第二章 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理论分析17-23
- 第一节 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核心概念界定17-20
- 一、网格、网格化及网格化监管17-18
- 二、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18-19
- 三、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19-20
- 第二节 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理论基础20-23
- 一、公共产品属性理论20
- 二、政府监管理论20-21
- 三、无缝隙政府理论21-22
- 四、精细化管理理论22-23
- 第三章 温州市食品监管概况及基层监管存在的问题23-30
- 第一节 温州市食品安全监管总体规模23
- 第二节 温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行模式23-24
- 第三节 温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24-26
- 一、温州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24-26
- 二、温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组成26
- 第四节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26-29
- 一、改革未终结基层部门本位主义局面26-27
- 二、监管内容繁重且逐年增多27-28
- 三、基层人力配置与监管职能设定不符28
- 四、监管模式和效能有待改进28
- 五、属地管理分散精力,,基层考核任务过重28-29
- 第五节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必要性、内容设置及典型模式30-45
- 第一节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必要性30-31
- 一、深化食品安全领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30
- 二、基层食品监督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0
- 三、新常态下再构社会管理的实践形式30-31
- 第二节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内容设置31-41
- 一、网格设置的标准31-33
- 二、“网格化”监管功能模块探讨33-34
- 三、“网格化”监管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34-35
- 四、“网格化”监管产生的公共效益35-36
- 五、“网格化”监管模式设计图36-38
- 六、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的设立38-40
- 七、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重点内容40-41
- 第三节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典型模式41-45
- 一、乐清模式——“三轮”联动构筑高效基层食品安全网41-43
- 二、瓯海模式——蓄力两大转变,推动网格化监管上新台阶43-45
- 第五章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运行中存在的不足45-50
- 第一节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仍存空隙45-46
- 第二节 基层“网格化”监管力量严重不足46
- 第三节 网格员报酬保障发放不均46-47
- 第四节 基层网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47-48
- 第五节 基层“网格化”监管长效机制存短板48-49
- 第六节 网格化监管营造的社会共治氛围不浓49-50
- 第六章 温州市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创新优化策略50-54
- 第一节 注重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基层食安办实体化运作50
- 第二节 注重机制创新,适度增加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费用50-51
- 第三节 注重“互联网+”运用,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51-52
- 第四节 注重属地责任落实,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52
- 第五节 注重齐抓共管,实行基层食品安全多元化治理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后记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孜古丽·依布拉音;;浅谈建立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思路[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储强;顾涵懿;陈妙峰;;网格化监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3 ;三级网格 两层覆盖——青岛市城阳区积极探索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J];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11期
4 杜铁军;;构建社区党建网格化 开拓服务民生新领域[J];新长征;2011年11期
5 岳金柱;;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做法及其成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年06期
6 何岳飞;;丰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简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01期
7 丛培军;;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J];党员干部之友;2006年01期
8 张岳;;“网格管理”考验“社区管家”[J];社区;2009年13期
9 晓丁;江鹄冲;李克文;;支部建在“网格”上[J];北京支部生活;2011年08期
10 刘宗琦;李俊杰;;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J];时事报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现状、成效与未来[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2 张晨;姚长利;郑元满;谢永茂;关胡良;;一个实用化的图形交互网格化软件设计方法与系统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姚长利;谢永茂;张晨;郑元满;;离散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与最佳网格化参数提取方法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关永贤;;海量多波束数据的网格化技术[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罗少聪;高布锡;;网格数据格式的一个定义及其应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汪寒寒;史晓青;;Gis平面网格编码算法实践[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7 袁军;詹清贵;;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提高食品安全掌控能力——湖北襄樊市工商局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坐标式监管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地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调研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华康;;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流域实现方法研究[A];水电站机电技术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兰;姜利群;;网格与网格仿真的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登攀;袁兴起;王瑞红;;网格化测量模型及其服务封装技术[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饶丽;网格化提升社区管家能力[N];长沙晚报;2010年
2 记者 徐敏 洪梅芬;“大门责+网格化”织就城管立体网[N];解放日报;2010年
3 李凯 张慧;社会面网格化巡控模式在公安万柏林分局率先实施[N];太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网格化”探路城市管理[N];安徽日报;2011年
5 李海俊;试点先行 创新推进“网格化”管理[N];晋中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松 黄洁;北京将构建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N];法制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胡焱 实习生 宋毅;58名“网格长”提供贴身服务[N];连云港日报;2011年
8 刘宗琦 李俊杰;北京市东城区:用“6S”网格工作法增强社区归属感[N];中国社会报;2011年
9 记者 侯莎莎;全市推进网格化社会防控工作[N];北京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乔淑晨 通讯员 周锋 周新民;用爱心和责任构筑和谐网格[N];徐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恩强;网格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护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赵明;基于数据的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理论初探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晓明;从系统角度研究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陈禄;基于显式表达的高效网格形变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5 胡建伟;保持特征的网格形变和编辑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威;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网格化营销战略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珊珊;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延伸”+“互动”+“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叔彦;CLIQUE网格聚类算法在医学空间数据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小忠;北京市密云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沈鑫鑫;流形三角形网格重网格化方法[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海燕;福州市鼓楼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刘泽芳;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网格化整合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徐岑;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联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思路;基于MVC的网格化营销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伦安
本文编号:35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