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信联合惩戒中的信用修复
发布时间:2022-01-13 22:51
近年来,失信联合惩戒成为行政机关的重要监管工具。部分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是具有侵益性的行政行为,直接影响到失信主体的权利义务。部分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则是只是对于失信主体产生事实上的影响。信用修复是指失信主体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后,失信信息记录停止公示,行政机关依职权废止具有侵益性的失信联合惩戒行为,停止对失信主体产生事实影响的惩戒措施。信用修复不仅对于保障失信主体的权利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实现失信联合惩戒程序合法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信用修复的相关规定大多散落分布在规章、规范性文件之中,导致信用修复难以形成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且法律位阶较低、可操作性较差。在信用修复适用对象的认定方面,我国并未形成完整的认定规范体系、缺乏不予信用修复对象的失信行为判断标准,导致适用对象范围不明确。在信用修复适用对象范围的完善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保证失信主体的权利。信用修复中的信用行为包括基础信用行为以及部分法律规范规定的附加信用行为。在信用行为设定过程中出现的行政机关职责过于宽泛、信用行为与修复内容不匹配等问题,应当首先确定信用行为设定目标基础,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失信主体履行能力进行...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章结构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失信联合惩戒与信用修复
第一节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缘起及现状
一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缘起
二 失信联合惩戒的规范现状
第二节 失信联合惩戒的基本架构
一 失信联合惩戒的运行机制
二 失信联合惩戒的分类
三 行政性失信联合惩戒的法律定性
第三节 信用修复的功能分析
一 信用修复之于行政相对人
二 信用修复之于依法行政
第二章 信用修复的适用对象
第一节 可以信用修复失信行为的范围界定
一 可以信用修复的失信行为界定方法
二 不予信用修复失信行为界定的具体标准
第二节 适用对象设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未形成完整的设定规范体系
二 可信用修复的适用对象范围过窄
三 缺乏“严重性”裁量基准
四 单一的主观恶性判断标准
第三节 信用修复适用对象设定的原则
一 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二 应当遵循比例原则
第三章 信用修复中的信用行为
第一节 信用行为设定的规范现状
一 信用行为的已有规定
二 信用行为的类型
第二节 信用行为设定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 信用行为完成限度设定不明确
二 信用行为设定内容与修复内容缺乏关联性
三 行政机关职责过于宽泛
第三节 信用行为设定调整优化的思路
一 确定信用行为完成限度的设定基础
二 明确信用行为与修复内容的关联性基础
三 构建公私合作的关联机制
第四章 信用修复效果的实现
第一节 修复效果的现有规定
一 实施主体
二 法律效果
第二节 修复效果实现面临的实施难题
一 修复方法易造成无效修复
二 与相关法律规范的无法衔接
第三节 推动修复效果得以实现的建议
一 建立限制查询的规则
二 调和与其他法律规范衔接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用修复的法理依据及类型化实施研究[J]. 刘瑛. 中国信用. 2019(12)
[2]信用责任:正在生长中的第四大法律责任[J]. 刘俊海. 法学论坛. 2019(06)
[3]政府在信用修复中的角色定位[J]. 王伟,任豪. 中国信用. 2019(10)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J]. 沈岿. 中国法学. 2019(05)
[5]失信惩戒的类型化规制研究——兼论社会信用法的规则设计[J]. 王伟. 中州学刊. 2019(05)
[6]对完善我国信用修复制度的思考[J]. 徐志明,熊光明. 征信. 2019(03)
[7]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建构[J].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8]失信治理连带责任的法理质辩与规则适用[J]. 李声高. 法学杂志. 2019(02)
[9]信用监管的行政法解读[J]. 袁文瀚.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1)
[10]公共信用立法的合宪性考察与调整[J]. 沈毅龙.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行业法治研究[D]. 刘刚.吉林大学 2019
[2]犯罪主观要件证明问题研究[D]. 王彪.西南政法大学 2014
[3]论前科消灭制度及其构建[D]. 李健.吉林大学 2012
[4]论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保护原则[D]. 张兴祥.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信用修复机制研究[D]. 童岚冉.浙江大学 2019
[2]“责令”性环境行政行为研究[D]. 周娟.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D]. 孔庆璋.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行政行为效力问题研究[D].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87285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章结构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失信联合惩戒与信用修复
第一节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缘起及现状
一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缘起
二 失信联合惩戒的规范现状
第二节 失信联合惩戒的基本架构
一 失信联合惩戒的运行机制
二 失信联合惩戒的分类
三 行政性失信联合惩戒的法律定性
第三节 信用修复的功能分析
一 信用修复之于行政相对人
二 信用修复之于依法行政
第二章 信用修复的适用对象
第一节 可以信用修复失信行为的范围界定
一 可以信用修复的失信行为界定方法
二 不予信用修复失信行为界定的具体标准
第二节 适用对象设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未形成完整的设定规范体系
二 可信用修复的适用对象范围过窄
三 缺乏“严重性”裁量基准
四 单一的主观恶性判断标准
第三节 信用修复适用对象设定的原则
一 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二 应当遵循比例原则
第三章 信用修复中的信用行为
第一节 信用行为设定的规范现状
一 信用行为的已有规定
二 信用行为的类型
第二节 信用行为设定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 信用行为完成限度设定不明确
二 信用行为设定内容与修复内容缺乏关联性
三 行政机关职责过于宽泛
第三节 信用行为设定调整优化的思路
一 确定信用行为完成限度的设定基础
二 明确信用行为与修复内容的关联性基础
三 构建公私合作的关联机制
第四章 信用修复效果的实现
第一节 修复效果的现有规定
一 实施主体
二 法律效果
第二节 修复效果实现面临的实施难题
一 修复方法易造成无效修复
二 与相关法律规范的无法衔接
第三节 推动修复效果得以实现的建议
一 建立限制查询的规则
二 调和与其他法律规范衔接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用修复的法理依据及类型化实施研究[J]. 刘瑛. 中国信用. 2019(12)
[2]信用责任:正在生长中的第四大法律责任[J]. 刘俊海. 法学论坛. 2019(06)
[3]政府在信用修复中的角色定位[J]. 王伟,任豪. 中国信用. 2019(10)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J]. 沈岿. 中国法学. 2019(05)
[5]失信惩戒的类型化规制研究——兼论社会信用法的规则设计[J]. 王伟. 中州学刊. 2019(05)
[6]对完善我国信用修复制度的思考[J]. 徐志明,熊光明. 征信. 2019(03)
[7]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建构[J].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8]失信治理连带责任的法理质辩与规则适用[J]. 李声高. 法学杂志. 2019(02)
[9]信用监管的行政法解读[J]. 袁文瀚.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1)
[10]公共信用立法的合宪性考察与调整[J]. 沈毅龙.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行业法治研究[D]. 刘刚.吉林大学 2019
[2]犯罪主观要件证明问题研究[D]. 王彪.西南政法大学 2014
[3]论前科消灭制度及其构建[D]. 李健.吉林大学 2012
[4]论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保护原则[D]. 张兴祥.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信用修复机制研究[D]. 童岚冉.浙江大学 2019
[2]“责令”性环境行政行为研究[D]. 周娟.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D]. 孔庆璋.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行政行为效力问题研究[D].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8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8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