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管理模式选择与法律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16 16:0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修复程度和制度实施效果,因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管理模式选择及其法律制度构建在当下环境法治中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管主要面临着资金的归属对象各异、管理模式不一、监督机制匮乏、支出程序混乱和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相比较于"设立专项账户""纳入地方财政"两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模式,"设立专门基金"的管理模式具有更为显著的制度优势。结合我国国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建构应当从完善上位法依据、创新资金支持渠道、丰富基金组建模式、构建分权管理的基金监督体制四个层面逐步展开。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20,(12)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监管问题的实证分析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归属对象各异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管理模式不一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督机制匮乏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支出程序混乱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三种管理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一)设立专项账户的模式
(二)纳入地方财政的模式
(三)设立专门基金的模式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模式的比较优势
(一)设立专项账户和纳入地方财政模式的不足
(二)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的比较优势
四、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上位法依据
(二)创新资金支持渠道
(三)丰富基金会组建模式
(四)构建分权管理的基金监督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林煜.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4)
[2]分权管理的中国环保基金制度探索——以美国“超级基金制度”为例[J]. 袁广达,薛宇桐,王梦晨,王慧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制度构建[J]. 于文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4]环境毒物侵害补偿基金制度的构建与设计[J]. 杨垠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5]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金研究[J]. 中华环保联合会课题组,胡中华. 中国环境法治. 2014(02)
本文编号:3592991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20,(12)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监管问题的实证分析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归属对象各异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管理模式不一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督机制匮乏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支出程序混乱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三种管理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一)设立专项账户的模式
(二)纳入地方财政的模式
(三)设立专门基金的模式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模式的比较优势
(一)设立专项账户和纳入地方财政模式的不足
(二)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的比较优势
四、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上位法依据
(二)创新资金支持渠道
(三)丰富基金会组建模式
(四)构建分权管理的基金监督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林煜.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4)
[2]分权管理的中国环保基金制度探索——以美国“超级基金制度”为例[J]. 袁广达,薛宇桐,王梦晨,王慧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制度构建[J]. 于文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4]环境毒物侵害补偿基金制度的构建与设计[J]. 杨垠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5]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金研究[J]. 中华环保联合会课题组,胡中华. 中国环境法治. 2014(02)
本文编号:3592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9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