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救助行为的法律保护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7 11:35
近年来,公民救助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很多省市都制定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保护见义勇为的地方法规,但其内容却不能有效解决公民实施救助行为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南京“彭宇案”和广东“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要求制定适用于全国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到目前为止,对是否立法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但是,2012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对制定全国性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提出议案,虽然没有通过,但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对案例中反映的公民实施救助行为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案例进行介绍,并指出案例所反映的法律问题,从而引出公民救助行为这一概念。第二部分对公民救助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相关概念的异同。第三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国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依据和立法现状,并对我国广东省和深圳市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文解决问题提供参考。第四部分对目前我国公民实施救助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笔...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案例简介及涉及的问题
第一节 案件及事件简介
一、南京“彭宇案”简介
二、“小悦悦”事件简介
第二节 案件及事件涉及的问题
一、公民实施救助行为却被诬陷为肇事者的问题
二、“见危(死)不救”如何规制和调整
第二章 公民救助行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比较
第一节 公民救助行为的界定
一、公民救助行为的概念
二、公民救助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 公民救助行为与相关概念比较
一、公民救助行为与见义勇为
二、公民救助行为与无因管理
第三章 国内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
第一节 国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
一、国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背景
二、国外以民事法律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国家的立法现状
三、国外以刑法强制人们实施救助行为的国家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关于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实践
一、对《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分析
二、对《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的分析
第四章 对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思考
第一节 阻碍公民实施救助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保护的缺失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信仰的缺失
四、诚信的缺失
第二节 完善和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建议
一、制定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
二、设立公民救助行为保护协会
三、弘扬助人为乐的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对“见危不救”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J]. 李宏杰. 法制与社会. 2012(10)
[2]论“不敢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曾峰,冯腾腾,韩璐. 法制与社会. 2012(03)
[3]对爱心讹诈下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思考[J]. 李俊武. 法制与社会. 2011(33)
[4]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J]. 杨思斌,田文利. 河北法学. 2010(07)
[5]论见义勇为的奖金激励条款[J]. 丰霏,王霞. 当代法学. 2010(03)
[6]见危不救犯罪化的法哲学阐释[J]. 李进平. 河北法学. 2010(03)
[7]见义勇为立法与学说之反思——以《民法通则》第109条为中心[J]. 曾大鹏. 法学论坛. 2007(02)
[8]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 徐国栋. 河北法学. 2006(07)
[9]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透视[J]. 贾邦俊. 河北法学. 2003(01)
[10]关于“见危不救罪”的法理学和刑法学思考[J]. 汪力,邹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博士论文
[1]《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 叶慧娟.北京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见义勇为的法律问题[D]. 杨培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4659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案例简介及涉及的问题
第一节 案件及事件简介
一、南京“彭宇案”简介
二、“小悦悦”事件简介
第二节 案件及事件涉及的问题
一、公民实施救助行为却被诬陷为肇事者的问题
二、“见危(死)不救”如何规制和调整
第二章 公民救助行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比较
第一节 公民救助行为的界定
一、公民救助行为的概念
二、公民救助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 公民救助行为与相关概念比较
一、公民救助行为与见义勇为
二、公民救助行为与无因管理
第三章 国内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
第一节 国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
一、国外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背景
二、国外以民事法律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国家的立法现状
三、国外以刑法强制人们实施救助行为的国家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关于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立法实践
一、对《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分析
二、对《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的分析
第四章 对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思考
第一节 阻碍公民实施救助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保护的缺失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信仰的缺失
四、诚信的缺失
第二节 完善和保护公民救助行为的建议
一、制定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
二、设立公民救助行为保护协会
三、弘扬助人为乐的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对“见危不救”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J]. 李宏杰. 法制与社会. 2012(10)
[2]论“不敢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曾峰,冯腾腾,韩璐. 法制与社会. 2012(03)
[3]对爱心讹诈下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思考[J]. 李俊武. 法制与社会. 2011(33)
[4]论社会救助立法的伦理基础[J]. 杨思斌,田文利. 河北法学. 2010(07)
[5]论见义勇为的奖金激励条款[J]. 丰霏,王霞. 当代法学. 2010(03)
[6]见危不救犯罪化的法哲学阐释[J]. 李进平. 河北法学. 2010(03)
[7]见义勇为立法与学说之反思——以《民法通则》第109条为中心[J]. 曾大鹏. 法学论坛. 2007(02)
[8]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J]. 徐国栋. 河北法学. 2006(07)
[9]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透视[J]. 贾邦俊. 河北法学. 2003(01)
[10]关于“见危不救罪”的法理学和刑法学思考[J]. 汪力,邹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博士论文
[1]《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 叶慧娟.北京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见义勇为的法律问题[D]. 杨培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4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9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