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对我国环境权设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0:20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环境权设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都存在的共同问题。所不同的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经历了这样的矛盾爆发,并及时的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解决,缓和了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因为改革开发所带来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现今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较激烈的阶段。另一方面,我国也迎来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较好时刻。2014年6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2015年1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得我国公益诉讼开始大步向前。与此同时,在2015年初,柴静的《穹顶之下》在网络上推出,引发了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觉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故而本文从环境权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我国环境保护的问题。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论述为什么要研究环境权及研究的思路和意义。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国外环境权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学者对环境权在主体、客体、内容上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性质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有同意各专家学者的意见,也有自己创新的地方。第二部分主要是从研究我国现阶段具备的条件来研究我国环境权设立的现实基础、理论基础和设立的必要性。现实基础主要有公民开始关注环境利益,柴静的《穹顶之下》导致的环保意识爆发,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成立、环境司法逐渐发挥作用和我国对环境权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基础有人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责任伦理理论。第三部分则是提出笔者关于设立我国环境权的制度设计,主要是从公民环境权入宪,及如何更好的完善公民环境知情权和公民环境参与权来进行论述。最后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对我国设立环境权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权 环境权入宪 环境知情权 环境参与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8
  • 一、研究环境权的原因7
  • 二、研究环境权的思路和意义7-8
  • 第一章 环境权的概述8-13
  • 一、国外环境权的发展8
  • 二、我国环境权研究的不同观点8-9
  • 三、本文对环境权的认识9-13
  • (一)环境权的主体9-10
  • (二)环境权的客体10
  • (三)环境权的内容10
  • (四)环境权的内涵10-13
  • 第二章 我国设立环境权的法理研究13-20
  • 一、环境权的现实基础13-15
  • (一)公民对环境利益开始关注13
  • (二)柴静《穹顶之下》的发布促使公民环保意识的爆发13-14
  • (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建立14
  • (四)环境司法在逐渐发生作用14-15
  • (五)我国对于环境权的研究已日渐成熟15
  • 二、环境权的理论基础15-16
  • (一)人权理论15-16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6
  • (三)责任伦理理论16
  • 三、设立环境权的必要性16-20
  • (一)调整我国公民与自然关系的需要16-17
  • (二)调整我国公民与公民之间环境关系的需要17-18
  • (三)调整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需要18
  • (四)调整当事人与司法部门之间关系的需要18-20
  • 第三章 我国设立环境权的制度设计20-23
  • 一、环境权入宪20-21
  • (一)国内学者的意见20
  • (二)为什么要在宪法中设立环境权20-21
  • 1.环境权的主要保障是国家20
  • 2.我国现行法律无法全面的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利20-21
  • (三)环境权入宪的意义21
  • 二、完善公民环境知情权21
  • 三、完善公民环境参与权21-23
  • 结语23-24
  • 参考文献24-25
  • 致谢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浅论环境权[J];山东环境;2003年04期

2 王嘉伟;赵树文;;再论环境权[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群;;论环境权的性质[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4 王迪;;环境权实现方式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梁维维;;简述环境权[J];才智;2008年04期

6 谢雨林;;浅议环境权——关于张震《从民法上的环境权到宪法上的环境权》论文评述[J];知识经济;2009年05期

7 王琳琳;;论环境权的司法救济[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3期

8 腾延娟;陈亚红;;基于《环境权论》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明涛;;环境权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10 曹阳;;浅析环境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林;;论环境权[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冬香;;农民环境权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娴;;云南省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谷德近;;论环境权的属性[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胡静;;论环境权的要素[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吴卫星;;环境权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7 何晓榕;;环境权概念之辨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8 孙笑征;那力;;国际法视野中的环境权问题——环境权的人权研究视角评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朱爱明;郑惠玲;;环境权的宪法增设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董杜骄;;论环境权的法律本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明远;环境权理论及其法律实践概览[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潘怀平;从环境权性质破解环境诉权实施难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林蔚;论环境权保障的政府责任[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可;环境权入宪的法理思考[D];重庆大学;2008年

2 崔迪;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人权视域下的环境权及其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晓青;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李寒冰;环境权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赵国勇;环境权法律化的反思——以权利法律化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范战平;环境权的理性困惑及其实现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王岐X;环境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晓沛;论获得良好环境权[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环境权设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9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