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中的利益平衡
发布时间:2022-01-23 00:38
自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创设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以来,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该公约也促进和催生了各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管制立法的发展。但因资源分布、利益主张以及立法目标、形式和内容等不同,尽管各国相关立法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利益不平衡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私人利益之间,使用者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以及提供者内部私人利益之间的利益不平衡。至于利益失衡的原因不仅在于全球缺乏一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国际条约或协定,也在于各国国内立法的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正当的获取活动规定太过于严苛,或法律适用范围不一致等。总而言之,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并没有因该机制的创设而享受到公平和正当的惠益。知识产权与获取和惠益分享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这两项制度或机制参与主体众多、设立目标类似,也表现在知识产权具体内容能够成为惠益分享安排的组成部分,还表现在知识产权制度能对获取和惠益分享活动进行监督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一项能够全面体现法的利益平衡理念的主要制度,它也能为解决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利益失衡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 基本概念
1.1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
1.1.1 基本概念
1.1.2 相关概念区分
1.1.3 分类
1.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
1.2.1 参与主体
1.2.2 适用对象
1.2.3 小结
1.3 利益平衡
1.3.1 概述
1.3.2 利益平衡:理论、目标还是工具?
1.3.3 知识产权、获取和惠益分享与利益平衡
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的利益失衡
2.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和国内法现状
2.1.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
2.1.2 利益失衡国内法现状
2.2 利益失衡的表现
2.2.1 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2 使用者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3 提供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4 小结
2.3 利益平衡引入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
2.3.1 有助于保护专门权利
2.3.2 有助于实现各国际公约设定的目标
2.3.3 有助于提高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利用效率
2.3.4 有助于监督正当获取和使用
2.3.5 小结
3 获取和惠益分享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标准
3.1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3.1.1 价值位阶原则
3.1.2 比例原则
3.1.3 互惠互利原则
3.2 利益平衡的具体标准
3.2.1 公共利益优位
3.2.2 尊重在先利益
3.2.3 最小利益损害
3.2.4 小结
4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利益平衡的国际法努力
4.1 概述
4.2 创设表达机制
4.2.1 设立目标
4.2.2 适用情形
4.2.3 具体制度
4.2.4 小结
4.3 完善运行机制
4.3.1 创设意义
4.3.2 运行机制现状
4.3.3 小结
4.4 创设救济机制
4.4.1 设立目标
4.4.2 适用条件
4.4.3 具体方式
4.5 小结
5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利益平衡的国内法安排
5.1 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国内法制现状
5.1.1 立法现状
5.1.2 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5.1.3 具体制度现状
5.1.4 评估
5.2 完善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保护的对策
5.2.1 立法层面
5.2.2 监督管理体制层面
5.2.3 具体制度层面
5.2.4 小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直接法律保护的融合与差异——以获取和惠益分享为视角[J]. 李一丁.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3)
[2]试论知识产权限制的法理基础[J]. 吴汉东. 法学杂志. 2012(06)
[3]再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手段——以获取和惠益分享为视角[J]. 李一丁. 文化遗产. 2012(02)
[4]生物资源相关传统知识保护中的利益平衡[J]. 秦天宝.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1)
[5]反思知识产权领域“利益平衡”[J]. 王玉凯. 中国版权. 2011(03)
[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令的几个问题[J]. 严永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法保护[J]. 郑颖捷,王瑞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8]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兼评《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的相关条款[J]. 刘宇晖. 河北法学. 2010(04)
[9]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J]. 肖尤丹,苏竣. 科技与法律. 2010(01)
[10]耦合与超越:传统知识保护的知识产权困境解读[J]. 李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博士论文
[1]传统知识法律保护[D]. 陈志诚.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臧小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3232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 基本概念
1.1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
1.1.1 基本概念
1.1.2 相关概念区分
1.1.3 分类
1.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
1.2.1 参与主体
1.2.2 适用对象
1.2.3 小结
1.3 利益平衡
1.3.1 概述
1.3.2 利益平衡:理论、目标还是工具?
1.3.3 知识产权、获取和惠益分享与利益平衡
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的利益失衡
2.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和国内法现状
2.1.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
2.1.2 利益失衡国内法现状
2.2 利益失衡的表现
2.2.1 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2 使用者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3 提供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
2.2.4 小结
2.3 利益平衡引入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
2.3.1 有助于保护专门权利
2.3.2 有助于实现各国际公约设定的目标
2.3.3 有助于提高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利用效率
2.3.4 有助于监督正当获取和使用
2.3.5 小结
3 获取和惠益分享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标准
3.1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3.1.1 价值位阶原则
3.1.2 比例原则
3.1.3 互惠互利原则
3.2 利益平衡的具体标准
3.2.1 公共利益优位
3.2.2 尊重在先利益
3.2.3 最小利益损害
3.2.4 小结
4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利益平衡的国际法努力
4.1 概述
4.2 创设表达机制
4.2.1 设立目标
4.2.2 适用情形
4.2.3 具体制度
4.2.4 小结
4.3 完善运行机制
4.3.1 创设意义
4.3.2 运行机制现状
4.3.3 小结
4.4 创设救济机制
4.4.1 设立目标
4.4.2 适用条件
4.4.3 具体方式
4.5 小结
5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利益平衡的国内法安排
5.1 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国内法制现状
5.1.1 立法现状
5.1.2 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5.1.3 具体制度现状
5.1.4 评估
5.2 完善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保护的对策
5.2.1 立法层面
5.2.2 监督管理体制层面
5.2.3 具体制度层面
5.2.4 小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直接法律保护的融合与差异——以获取和惠益分享为视角[J]. 李一丁.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3)
[2]试论知识产权限制的法理基础[J]. 吴汉东. 法学杂志. 2012(06)
[3]再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手段——以获取和惠益分享为视角[J]. 李一丁. 文化遗产. 2012(02)
[4]生物资源相关传统知识保护中的利益平衡[J]. 秦天宝.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1)
[5]反思知识产权领域“利益平衡”[J]. 王玉凯. 中国版权. 2011(03)
[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令的几个问题[J]. 严永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法保护[J]. 郑颖捷,王瑞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8]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兼评《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的相关条款[J]. 刘宇晖. 河北法学. 2010(04)
[9]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J]. 肖尤丹,苏竣. 科技与法律. 2010(01)
[10]耦合与超越:传统知识保护的知识产权困境解读[J]. 李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博士论文
[1]传统知识法律保护[D]. 陈志诚.中国政法大学 2009
[2]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臧小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3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0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