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1:02

  本文关键词:“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4年4月21日,240余名失独父母(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向国家卫计委提出“给予失独家庭行政补偿”的要求,得来的却是“没有法律依据”这一冷冰冰的回复。“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的生存现状和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法律责任界定问题,亦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失独家庭”的前身是独生子女家庭,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为计生大业和国情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巨大的生存风险,“失独”正是这种风险的现实产物。大龄独生子女死亡对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家庭结构瓦解,父母面临着老无所依,精神重创等诸多现实问题。基于社会公平和公共政策损益补偿等理论,国家对“失独家庭”具有行政责任的法理基础,但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背景下难以实现,唯有通过国家救助对其进行公平补偿和倾斜照顾。近年来,“失独家庭”的生存权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些扶助性政策纷纷出台,但扶助力度较弱,缺乏宏观层面的立法保障以及统一的制度设计,国家法律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本文主要通过五个章节对“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进行研究。第一章即绪论,阐释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的基本概念等;第二章探讨“失独家庭”的产生及现实困境,分析计划生育的性质,为后文的法律归责奠定基础;第三章揭示我国对“失独家庭”的法律保护现状,包括经济扶助微薄,精神领域保障空白,救助机制缺失等三方面的弊病;第四章以理论为依据,针对“失独家庭”问题,从国家赔偿、补偿和救助三种国家责任形式分析论证;最后,笔者尝试提出立法和制度构建方面的建议,在法律中确立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救助义务,并重点构建“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及心理援助制度,真正地落实国家责任。笔者认为,研究“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保障“失独家庭”的生存权寻求出路,同时降低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不仅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有效实施,而且也有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失独家庭” 计划生育 行政补偿 国家责任 国家救助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失独家庭”申请行政补偿遭拒的启示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9-11
  • 1.3.1“失独家庭”9-10
  • 1.3.2 国家责任10-11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11-12
  • 第2章“失独家庭”的产生及现实困境12-18
  • 2.1 计划生育与“失独家庭”12-15
  • 2.1.1 计划生育的性质12-14
  • 2.1.2 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理论14-15
  • 2.2“失独家庭”的现实困境15-18
  • 2.2.1 健康状况堪忧15-16
  • 2.2.2 养老危机16
  • 2.2.3 经济拮据16-18
  • 第3章“失独家庭”的法律保护现状18-22
  • 3.1 立法保护不足18-20
  • 3.1.1 象征性的经济扶助金18-19
  • 3.1.2 精神领域权益保障的空白19-20
  • 3.2 救助制度的缺失20-22
  • 第4章“失独家庭”之国家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22-28
  • 4.1 国家行政责任22-25
  • 4.1.1 国家赔偿—立法赔偿22-23
  • 4.1.2 行政补偿23-25
  • 4.1.3 公共政策损益补偿理论25
  • 4.2 国家救助25-28
  • 4.2.1 国家义务理论26
  • 4.2.2“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26-28
  • 第5章“失独家庭”国家责任的落实28-33
  • 5.1“失独家庭”之国家扶助政策的立法建议28-29
  • 5.2 保障失独老人的养老利益29-31
  • 5.2.1 确立失独老人的监护人29-30
  • 5.2.2 设立失独老人养老的国家基金30
  • 5.2.3 失独老人养老机构入住保障30-31
  • 5.3“失独家庭”的心理援助制度建立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田;胡淙洋;;国家责任的内涵与评估初探[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04期

2 柴瑞娟,罗新铭;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的国家责任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涂春元;;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叶菁;;浅析跨国环境污染的国家责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李佳穗;;国家责任的规则创设与制度演进——从洛克比案看国家责任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9年12期

6 曾莉;王月;;浅论跨境环境污染的国家责任[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7 李斐琼;;生命权保障的国家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3年24期

8 五岳散人;;“围脖打拐”让国家责任蒙羞[J];世界博览;2011年04期

9 李宇征;万永彪;;日本女性权益保障的国家责任评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卞锋芝;;社会救助的国家责任之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文龙;;国家责任——中国宪法学新的理论支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袁睿;;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5 薛燕;;论跨国界污染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6 王太高;邹焕聪;;民生保障、民营化与国家责任的变迁[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作家、慰安妇问题专家、民间团体“反对战争与对女性暴力”调查行动中心共同代表 西野t`美子;日本不能否认国家责任[N];人民日报;2014年

2 朝胜;国家责任与研发利器[N];科技日报;2014年

3 钟丽娟;老龄社会的国家责任[N];学习时报;2013年

4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王新宇;国家责任的基础:依赖还是自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 李杏;保护儿童的国家责任永不嫌多[N];长江日报;2013年

6 深圳商报评论员;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国家责任[N];深圳商报;2011年

7 张砥;全力搜救失联航班体现国家责任[N];北京日报;2014年

8 王志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烈士遗骸回国展现国家责任[N];中国社会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自建房应纳入国家责任体系[N];长江日报;2013年

10 李珂;WTO义务下国家责任概观[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艳辉;社会救助国家责任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KHADIJA M.Y.SOLYMAN;[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遐;“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梁旭光;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晓东;犯罪的国家责任初论[D];厦门大学;2007年

4 何召壮;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看跨国核污染的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许文涛;反恐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进;论国家责任构成[D];青岛大学;2006年

7 徐琼微;论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8 彭琼莹;战争责任制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刘泽慧;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管辖权及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马文静;论国家责任中的归责原则与适当注意义务学说[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1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