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2:11

  本文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业性别歧视是因性别而产生的就业歧视,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尖锐,就业性别歧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得女性就业更为困难。通过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性别歧视,为女性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保障其基本劳动权益,是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的起点与归宿。然而我国缺乏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关于何谓就业性别歧视、如何判断就业性别歧视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不利于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是解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焦点,是在法律上判断用人单位行为是否构成就业性别歧视的依据、准则。没有法律判断标准,就无法认定用人单位是否构成就业性别歧视。然而,这个判断标准在我国规制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范中非常空泛,学术界对此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在评析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所面临的实践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典型模式和我国学者既有观点,力图为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提供可行的基本思路。全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出发,以多科学视角透析就业性别歧视的判断标准,厘清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涵义,并分析了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分析了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所面临的实践困境。主要归纳为三个问题,即就业性别歧视是否应当纳入法律规制问题、就业性别歧视认定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边界问题以及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与司法的关系协调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典型模式,包括英美的类型化模式和德国的抗辩事由模式,以期对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基本思路有所启示。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基本思路。在整合我国学者既有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对策建议。首先,通过规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构成要件及除外情形,明确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涵义,并列举就业性别歧视的典型表现形式,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法律规制;其次,确定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权利范围,划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边界;最后,明确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原则,协调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与司法的关系。
【关键词】:就业 性别歧视 法律判断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4
  • 一、研究目的11
  • 二、相关文献综述11-12
  •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12-14
  • 一、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判断标准概述14-20
  •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14-15
  • (二)多学科视野下的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15-17
  • (三)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涵义17-18
  • (四)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意义18-20
  • 二、我国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面临的实践困境20-25
  • (一)就业性别歧视是否应当纳入法律规制20-22
  • (二)就业性别歧视认定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边界22-23
  • (三)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与司法的关系协调23-25
  • 三、确立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典型模式25-30
  • (一)英美的类型化模式25-28
  • (二)德国的抗辩事由模式28-30
  • 四、确立我国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基本思路30-38
  • (一)建构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判断标准的立法框架31-35
  • (二)确定平等就业权与用工自主权的权利范围35-37
  • (三)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原则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光;于小川;张露;杨帆;袁芳;魏雨婷;;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其法律规制——以应届女大学生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2期

2 李文沛;蔡飞;;关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J];理论探索;2011年01期

3 唐郢;正视就业性别歧视[J];中国人才;2001年05期

4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陈玉玲;;反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张莹;;减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7 牟燕;;刍议就业性别歧视[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8 于楠;;关于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马小花;;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规制[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10 江彩军;钱丹意;郭颖华;;对当前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nr;;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徐敏;刘芳;赵奎;;基于可雇佣性的女性农民工就业性别歧视影响因素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 刘明辉;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根源及对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龚亮;用制度反对就业性别歧视[N];光明日报;2013年

3 佟吉清;反对就业性别歧视要下真功夫[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蔡双喜;反就业性别歧视的借鉴和启示[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刘小楠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就业性别歧视为何被盲视[N];中国妇女报;2014年

6 张立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慧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用数据说话:就业性别歧视并未被高估[N];中国妇女报;2014年

7 杨慧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就业性别歧视的定义、现状与应对措施[N];中国妇女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陆士华;反就业性别岐视为啥那么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刘伯红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就业性别歧视:被“高估”还是被“盲视”[N];中国妇女报;2014年

10 段思平;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需奖惩并举[N];人民公安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金灿;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叶娟;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4 陈秋娴;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公共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郭艳艳;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贾宇飞;论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09年

7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闵雯;对我国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制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9年

9 乔安丽;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肖伟;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2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