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公益募捐法律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2-26 10:05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体人民的慈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使得我国的慈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公益募捐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各种重大的自然灾害频发,开展的非公益募捐活动越来越多,在灾害救济方面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并没有关于非公益募捐的法律法规,导致有关非公益募捐的纠纷或者诉讼越来越多。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非公益募捐活动的开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制约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法学界对慈善募捐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公益募捐,对公益募捐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熟,对公益募捐的立法也已相对完善。与此相反,同样作为慈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益募捐,不仅在立法上是空白,在理论上也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非公益募捐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深入研究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属性,进而提出构建非公益募捐法律制度的建议。首先,在引言部分从我国首例“爱心官司”入手,对案件的案情、审理情况作详细的介绍,并简单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章第一部分对非公益募捐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非公益募捐的界定
(一)非公益募捐的概念与特征
(二)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属性
二 我国非公益募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益募捐立法的缺失
(二)非公益募捐活动具有任意性
(三)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不明
(四)捐赠款物的使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
三 构建我国非公益募捐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制定非公益募捐法
(二)建立募集人主体制度
(三)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
(四)建立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
(五)明确规定非公益募捐余款的归属
(六)建立非公益募捐的保障措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公益募捐余款归属制度研究[J]. 邸耀敏.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2]非公益募捐的信托化制度构建[J]. 邸耀敏. 社会福利. 2010(07)
[3]间接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关系分析[J]. 徐小奔.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8)
[4]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J]. 张奇林. 法学评论. 2007(04)
[5]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J]. 余睿超. 法制与社会. 2007(06)
[6]关于社会募捐的法律问题探讨[J]. 何卿源. 法制与社会. 2007(03)
[7]法治化视野下的社会捐赠[J]. 冉志,杨化.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5(05)
[8]我国社会募捐的四大症结[J]. 刘莹. 检察风云. 2005(09)
[9]余其山诉广西横县地税局案评析——兼论社会募捐行为的性质[J]. 钟俊,李功国.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5)
[10]募捐行为法律性质之探讨[J]. 冷传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硕士论文
[1]我国社会募捐的若干问题分析[D]. 龚小银.兰州大学 2011
[2]社会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 陈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3]慈善法的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研究[D]. 李敏.山东大学 2011
[4]我国慈善私益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 王鹤.西南大学 2009
[5]社会募捐相关问题的法律思考[D]. 董博.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443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非公益募捐的界定
(一)非公益募捐的概念与特征
(二)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属性
二 我国非公益募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益募捐立法的缺失
(二)非公益募捐活动具有任意性
(三)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不明
(四)捐赠款物的使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
三 构建我国非公益募捐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制定非公益募捐法
(二)建立募集人主体制度
(三)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
(四)建立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
(五)明确规定非公益募捐余款的归属
(六)建立非公益募捐的保障措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公益募捐余款归属制度研究[J]. 邸耀敏.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2]非公益募捐的信托化制度构建[J]. 邸耀敏. 社会福利. 2010(07)
[3]间接非公益募捐的法律关系分析[J]. 徐小奔.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8)
[4]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J]. 张奇林. 法学评论. 2007(04)
[5]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J]. 余睿超. 法制与社会. 2007(06)
[6]关于社会募捐的法律问题探讨[J]. 何卿源. 法制与社会. 2007(03)
[7]法治化视野下的社会捐赠[J]. 冉志,杨化.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5(05)
[8]我国社会募捐的四大症结[J]. 刘莹. 检察风云. 2005(09)
[9]余其山诉广西横县地税局案评析——兼论社会募捐行为的性质[J]. 钟俊,李功国. 兰州大学学报. 2004(05)
[10]募捐行为法律性质之探讨[J]. 冷传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硕士论文
[1]我国社会募捐的若干问题分析[D]. 龚小银.兰州大学 2011
[2]社会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 陈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3]慈善法的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研究[D]. 李敏.山东大学 2011
[4]我国慈善私益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 王鹤.西南大学 2009
[5]社会募捐相关问题的法律思考[D]. 董博.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4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4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