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签名法》
发布时间:2022-04-23 19:1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应势而生,但是因为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等无法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规范,使得电子商务发展遇到瓶颈,各国学者和业内人士纷纷呼吁相关立法。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电子签名立法,我国也经过数年借鉴修改,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该法的颁布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开启了该领域相关立法的先河。《电子签名法》从颁布至今已经八年之久,八年检验了一部法律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应该改废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是以此为背景,通过对我国《电子签名法》的全面剖析,寻找到能帮助促进本法实施的关键点。本文以前言开篇,正文包括三章,最后以结语概括全文。前言介绍了电子签名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正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电子签名的广义及狭义概念并详细阐述了目前较常见的几种电子签名类型;然后归纳总结了电子签名的四个特点;最后讨论了其效力问题。第二章在全面介绍了我国《电子签名法》内容的基础上,评析本法的优势、不足及法律空白,其中在适用范围、认证服务及法律责任方面规定的不足及电子签名的证据效力、交叉认证问题、管辖权方面的法律空白是讨论的重点。第三章主要是针对《电...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电子签名的基本概况
(一)电子签名的概念
(二)电子签名的特点
(三)电子签名的效力问题
二、我国《电子签名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一)《电子签名法》的内容
(二)《电子签名法》的进步性体现
1、弥补了电子商务立法方面的空白
2、实现了电子签名部分的独立立法
3、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坚持了折衷式立法模式
4、该立法增强了数据电文的证据力
(三)《电子签名法》的缺陷和不足
1、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过于局限
2、数据电文接收的时间及地点仍待明确
3、认证服务问题众多
4、法律责任中赔偿责任规定过于笼统
(四)我国《电子签名法》的法律留白
1、电子签名的证据效力未作规定
2、电子交叉认证问题暂无规定
3、电子签名纠纷管辖权规定的缺失
三、我国《电子签名法》的完善及改进措施
(一)加强各地方、各国之间互通交流,建立兼容标准
(二)建立健全《电子签名法》的配套法律法规
(三)加快完成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
(四)加强完善对电子认证服务业的管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电子签名
(六)创建诚信网络环境,保障电子签名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签名法律效力问题研究[J]. 陈强. 商场现代化. 2011(05)
[2]电子签名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赵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3]我国电子签名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文丽,刘睿琼. 科技广场. 2010(08)
[4]议电子签名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J]. 邵贞,朱明. 法制与社会. 2009(15)
[5]《电子签名法》第14条研究[J]. 申天恩,刘谦.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12)
[6]我国电子签名法律问题探析[J]. 杨坤. 现代商业. 2008(03)
[7]浅论国外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J]. 赵彦昌. 云南档案. 2007(06)
[8]电子签名制度在我国的立法构建和模式的选择[J]. 黄业育. 商场现代化. 2007(08)
[9]对数据电文发送和接收时间的反思——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11条[J]. 李志春,徐正春.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5)
[10]试论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J]. 胡廷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647810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电子签名的基本概况
(一)电子签名的概念
(二)电子签名的特点
(三)电子签名的效力问题
二、我国《电子签名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一)《电子签名法》的内容
(二)《电子签名法》的进步性体现
1、弥补了电子商务立法方面的空白
2、实现了电子签名部分的独立立法
3、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坚持了折衷式立法模式
4、该立法增强了数据电文的证据力
(三)《电子签名法》的缺陷和不足
1、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过于局限
2、数据电文接收的时间及地点仍待明确
3、认证服务问题众多
4、法律责任中赔偿责任规定过于笼统
(四)我国《电子签名法》的法律留白
1、电子签名的证据效力未作规定
2、电子交叉认证问题暂无规定
3、电子签名纠纷管辖权规定的缺失
三、我国《电子签名法》的完善及改进措施
(一)加强各地方、各国之间互通交流,建立兼容标准
(二)建立健全《电子签名法》的配套法律法规
(三)加快完成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
(四)加强完善对电子认证服务业的管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电子签名
(六)创建诚信网络环境,保障电子签名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签名法律效力问题研究[J]. 陈强. 商场现代化. 2011(05)
[2]电子签名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赵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3]我国电子签名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文丽,刘睿琼. 科技广场. 2010(08)
[4]议电子签名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J]. 邵贞,朱明. 法制与社会. 2009(15)
[5]《电子签名法》第14条研究[J]. 申天恩,刘谦.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12)
[6]我国电子签名法律问题探析[J]. 杨坤. 现代商业. 2008(03)
[7]浅论国外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J]. 赵彦昌. 云南档案. 2007(06)
[8]电子签名制度在我国的立法构建和模式的选择[J]. 黄业育. 商场现代化. 2007(08)
[9]对数据电文发送和接收时间的反思——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11条[J]. 李志春,徐正春.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5)
[10]试论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J]. 胡廷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64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4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