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与应对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9:39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在校学生逐年增加,我国已经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国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案、办学案、侵犯教师权益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教育合同纠纷等案件时有发生,打破了高校“无讼”的局面。如何调整和协调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各方利益,有效解决高校教育法律纠纷,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012年11月,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的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我们有必要在厘清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和对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加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应对机制,促进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解决,保障高校的和谐稳定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笔者首先从基础理论入手,对教育法律纠纷的概念、特点和类型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同时立足现实,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教育法律纠纷凸显的成因,关注了国内外对教育法律纠纷解决的途径,指出现有解决机制存在的缺陷。结合我国高校法律纠纷解决的现状和现有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完善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预警机制和调处...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概述
一、教育法律关系
(一) 教育法律关系的定义
(二)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
二、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
(一)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界定
(二)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分类
第二章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
(一)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主体的多元化
(二)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涉及面越来越宽
(三)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
二、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二) 主要原因
(三) 根本原因
第三章 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
(一) 教育申诉制度存在缺陷
(二) 教育行政复议程序作用有限
(三) 教育法律纠纷的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冲突
二、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
(一) 高校法律地位不明
(二) 纠纷解决机制立法保障欠缺
(三) 纠纷解决机制能力不足
第四章 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思考
一、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基础
(一) 理论基础
(二) 实践基础
二、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遵循的原则
(一) 依法设置原则
(二) 程序正当原则
(三) 高效多元原则
(四) 衔接协调原则
三、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预警机制
(二)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调处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纠纷的行政复议解决途径——基于法律文本进行分析[J]. 侯秀春. 山西青年. 2013(14)
[2]比较视野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优化路径[J]. 阮李全,陈久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调解解决教育纠纷的法理分析[J]. 孙丽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1(06)
[4]正确理解依法治校的内涵和现实基础[J]. 王建州.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4)
[5]法制化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高校处分权辨析[J]. 李爱春. 前沿. 2009(06)
[6]教育法庭在中国——我国首例教育法庭的钩沉、反思与启示[J]. 张义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J]. 李婧.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1)
[8]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 李昌祖. 教育评论. 2008(04)
[9]教育纠纷的法律属性及解决机制[J]. 刘鸣禹,王景斌. 长白学刊. 2006(05)
[10]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建构研究——一种解决教育纠纷的新途径[J]. 陈久奎. 教育研究. 2006(05)
硕士论文
[1]我国教育法庭制度建构初探[D]. 赵亮.重庆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8055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概述
一、教育法律关系
(一) 教育法律关系的定义
(二)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
二、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
(一)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界定
(二)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分类
第二章 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
(一)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主体的多元化
(二)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涉及面越来越宽
(三) 高校教育法律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
二、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二) 主要原因
(三) 根本原因
第三章 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
(一) 教育申诉制度存在缺陷
(二) 教育行政复议程序作用有限
(三) 教育法律纠纷的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冲突
二、我国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
(一) 高校法律地位不明
(二) 纠纷解决机制立法保障欠缺
(三) 纠纷解决机制能力不足
第四章 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思考
一、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基础
(一) 理论基础
(二) 实践基础
二、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遵循的原则
(一) 依法设置原则
(二) 程序正当原则
(三) 高效多元原则
(四) 衔接协调原则
三、构建高校的教育法律纠纷应对机制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预警机制
(二)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法律纠纷的调处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纠纷的行政复议解决途径——基于法律文本进行分析[J]. 侯秀春. 山西青年. 2013(14)
[2]比较视野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优化路径[J]. 阮李全,陈久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调解解决教育纠纷的法理分析[J]. 孙丽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1(06)
[4]正确理解依法治校的内涵和现实基础[J]. 王建州.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4)
[5]法制化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高校处分权辨析[J]. 李爱春. 前沿. 2009(06)
[6]教育法庭在中国——我国首例教育法庭的钩沉、反思与启示[J]. 张义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J]. 李婧.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1)
[8]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 李昌祖. 教育评论. 2008(04)
[9]教育纠纷的法律属性及解决机制[J]. 刘鸣禹,王景斌. 长白学刊. 2006(05)
[10]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建构研究——一种解决教育纠纷的新途径[J]. 陈久奎. 教育研究. 2006(05)
硕士论文
[1]我国教育法庭制度建构初探[D]. 赵亮.重庆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8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6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