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之职业关联性疾病救济进路
发布时间:2022-08-01 21:16
近年来,"过劳死"作为一种新型职业伤害已愈演愈烈,但其法律救济却迟迟难以到位,仅有"48小时条款"可在狭窄的空间里为其提供有限的补偿依据。因要件设定上的偏差,该条款对大量具有紧密工作关联却超出"48小时"限定的"过劳—发病"案型仍束手无策。此时,诚可以比较法经验结合我国职业病救济之本土实际来探寻合理出路。首先,可通过"视同"法绕过保守、封闭的目录体系,将其作为扩展型职业病(职业关联性疾病)纳入工伤保险;其次,在程序上,则可考虑绕过纯医学模式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将其置于侧重法律判断的工伤认定环节加以考察和评价。最终,其补偿仍取决于工作因果,需在导致发病的工作性因素与非工作性因素间做出谨慎权衡,以前者至少不弱于后者为前提,适用工伤补偿。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传统职业病进路及其制度性障碍
(一)职业病目录体系之实体性障碍
(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程序性阻碍
三、突破传统的“职业关联性疾病”进路
(一)“视同”法之基础定位与立法选择
(二)“视同”之边界与标准
(三)新旧资源间的整合与协调:“以48小时条款”之适用与限制为中心
四、工作原因的量化及评价
(一)工作因素的量化
1.“三段式”评价
2. 质、量平衡与标准试拟
(二)个人因素的量化
(三)综合权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建构路径[J]. 郑晓珊. 法学研究. 2019(04)
[2]韩国过劳灾害认定基准及判例研究[J]. 杨河清,万利.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8)
[3]日本过劳自杀工伤规制之借镜 从富士康事件谈起[J]. 郑晓珊. 中外法学. 2013(02)
[4]“工作过程”与美国工伤认定——兼评我国工伤认定的不足与完善[J]. 谢增毅. 环球法律评论. 2008(05)
本文编号:3668189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传统职业病进路及其制度性障碍
(一)职业病目录体系之实体性障碍
(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程序性阻碍
三、突破传统的“职业关联性疾病”进路
(一)“视同”法之基础定位与立法选择
(二)“视同”之边界与标准
(三)新旧资源间的整合与协调:“以48小时条款”之适用与限制为中心
四、工作原因的量化及评价
(一)工作因素的量化
1.“三段式”评价
2. 质、量平衡与标准试拟
(二)个人因素的量化
(三)综合权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建构路径[J]. 郑晓珊. 法学研究. 2019(04)
[2]韩国过劳灾害认定基准及判例研究[J]. 杨河清,万利.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8)
[3]日本过劳自杀工伤规制之借镜 从富士康事件谈起[J]. 郑晓珊. 中外法学. 2013(02)
[4]“工作过程”与美国工伤认定——兼评我国工伤认定的不足与完善[J]. 谢增毅. 环球法律评论. 2008(05)
本文编号:3668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6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