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制新闻标记性话语的伦理语用识解
发布时间:2022-08-08 18:36
鉴于媒体话语的态度引导性,以网络法制新闻中的标记性话语为考察对象,在伦理语用学视角下对标记性话语的伦理表征予以描写,对话语伦理关联和语用功效进行识解。研究发现:结构型标记话语的平均文本占有率为81%,其中句法和标点类频次最高,其次为短语和词汇类,语篇类最低;伦理型标记话语出现在所有语料中,身份和职业类数量最多,其次为性别、年龄和特定概念类,亲缘类最少。标记性话语的普遍性关涉到一整套伦理机制的运作,发挥着构建道德秩序、规范人际伦理、引导大众舆情、促进法治正义的功用。然而过度标记可能引发伦理失范,应当引起重视,以避免传媒审判,维护网络和谐。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徐瑾. 新闻战线. 2017(24)
[2]法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彭宇案相关报道为例[J]. 陈坚.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1)
[3]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J]. 陈新仁. 中国外语. 2017(03)
[4]法制新闻中的修辞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度法制新闻视角》为例[J]. 冉高苒. 研究生法学. 2017 (02)
[5]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张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7)
[6]中国法制新闻的研究现状[J]. 王思达. 法制与社会. 2014(35)
[7]言语行为中的语用标记探究[J]. 周薇,周民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4)
[8]标记理论在英汉对比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刘雪琴. 外国语文. 2012(04)
[9]论哈贝马斯的“实践话语”理论[J]. 杨礼银,朱松峰.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3)
[10]从标记看非言语符号的性别不对称性[J]. 吴定芳.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博士论文
[1]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 薛朝凤.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72022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徐瑾. 新闻战线. 2017(24)
[2]法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彭宇案相关报道为例[J]. 陈坚.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1)
[3]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J]. 陈新仁. 中国外语. 2017(03)
[4]法制新闻中的修辞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度法制新闻视角》为例[J]. 冉高苒. 研究生法学. 2017 (02)
[5]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张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7)
[6]中国法制新闻的研究现状[J]. 王思达. 法制与社会. 2014(35)
[7]言语行为中的语用标记探究[J]. 周薇,周民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4)
[8]标记理论在英汉对比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刘雪琴. 外国语文. 2012(04)
[9]论哈贝马斯的“实践话语”理论[J]. 杨礼银,朱松峰.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3)
[10]从标记看非言语符号的性别不对称性[J]. 吴定芳.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博士论文
[1]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 薛朝凤.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72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7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