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全球瞩目的同时,经济社会在现阶段的水污染问题也越发突出。近年来我国河流的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峻,污染事件频发,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在我国,很多河流都是流经多个行政区划的。这就使得在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工作中跨行政区划的河流水污染成为治理的难点和重点。虽然我国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制度和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但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欠缺,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跨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方面,面临着如何有效协调不同行政区划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分工,妥善处理不同地区间的利益分配,调动各面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跨区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在相关的执法工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本文着重讨论我国跨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问题,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概述,明确本文讨论的跨区域水污染的概念、特征以及水污染行政执法的概念、构成和特征。通过对相关概念的了解达到对下文要论述的问题有个明确的认识;第二部分是我国跨区域水污染行政执法的历史发展及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发展脉络,客观理性看待我国执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美日两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现状及其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执法实践情况的介绍,对美国、日本发达国家的跨区域水污染行政执法有个系统的了解,并借鉴它们取得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第四部分是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建议。进行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区域立法为行政执法提供法律保障。健全跨区域水污染防治的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协调管理的职能,树立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明确执法相关部门的权责与分工。完善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各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行政执法各参与者对整个流域内的水资源环境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决策的针对性。强化对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监督,防止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中的权力滥用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增强对公众参与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保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中来。提高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手段,综合运用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执法手段。
【关键词】:跨区域 水污染 行政执法 政府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选题背景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7-8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8
- 一、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概述8-12
- (一)跨区域水污染概述8-9
- (二)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概述9-12
- 二、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历史发展及存在问题12-18
- (一) 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历史发展12-13
- (二) 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存在问题13-18
- 三、美日两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现状及启示18-21
- (一)美日两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现状18-20
- (二)美日两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启示20-21
- 四、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建议21-28
- (一) 进行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区域立法21-22
- (二) 健全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管理体制22-23
- (三) 完善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各项机制23-25
- (四) 提高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能力25-28
- 结语28-30
- 参考文献30-32
- 后记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先进市和先进个人的通报[J];山东政报;2010年14期
2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0期
3 ;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年06期
4 ;张洪华副省长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J];河南政报;1996年04期
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J];河南政报;2001年08期
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J];黑龙江政报;2001年15期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24期
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J];浙江政报;2001年30期
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J];山东政报;2001年14期
10 郑国锋;;水污染防治未有穷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随行手记[J];人民政坛;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新;;五大难题制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2 刘霞;;试论部分国家水污染防治与管理的经验[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朱建华;逯元堂;;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投资预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刘银生;;菏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做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5 曾晓东;;水污染防治的紧迫性[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邹首民;王金南;王东;李云生;王晨;;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大卫;;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新农村建设[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洪淳淳;;水污染防治激励制度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9 胡俊;;关于水污染防治立法创新的几点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温琴;;水污染防治与政府责任——内江特大自来水污染引发的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海花;高度重视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N];陕西日报;2001年
2 记者 赖晓莉;成都水污染防治应立法[N];成都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凌翌;水污染防治 刻不容缓[N];成都日报;2006年
4 记者 郄建荣;水污染防治资金近7成被挤占[N];法制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孙恒;加强水污染防治 保障饮用水安全[N];贵阳日报;2006年
6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媛;我市确保全面完成水污染防治任务[N];济宁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孟庆常 李维岗;我市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N];济宁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部署“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工作[N];江阴日报;2006年
9 燕志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N];新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晏飞;全国政协委员来徐调研水污染防治情况[N];徐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欣;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孙欣玮;水污染防治中的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宝庆;水污染防治项目PPP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刘天富;贵州省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5 陈炳楠;城市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6 马闯;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7 周明玉;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现状与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张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陈虎军;中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阎道宏;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