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乞讨现状及法律规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19 02:13
本文关键词:城市乞讨现状及法律规制的调研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乞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来已久,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原始公社解体带来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由于无法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救助,那些老弱病残群体只能以流浪乞食求得生存,这便是最早的乞讨者,体现了互助的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乞讨人群却是有增无减,人性的懒惰带来了乞讨职业,他们是专业的乞讨人群,为博取他人的同情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乞讨,甚至通过不法手段收买、欺骗残疾人、儿童等进行欺诈乞讨,这些现象,明显违背了乞讨“他救”的性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妨碍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通过生活中的发现、媒体的引导,对乞讨者逐渐产生了不同以往的认识,除了同情、可怜外,更多的萌生了憎恶、厌烦的情绪,在他们看来,乞讨不再是基于贫穷,而是利用他人同情心骗取钱财的无耻行为,因此出现城市中市民殴打乞讨老汉现象,嘲讽自己收入低于乞讨者的情绪,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故需要对其加以探讨,探其究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个事实:社会中虽存在大量欺骗性乞讨行为,然而其主流乞讨人群主要是基于贫穷而乞讨,他们的收益并不高,甚至难以维持温饱。对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乞讨致富现象是极少数的,且在组织乞讨行为中,掌握收益的往往是只是极少数的组织者,并非乞讨行为人。基于欺诈乞讨行为的日益猖獗,人们出现同情疲软,更不愿意施以援助之手。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城市乞讨现象,相反助长了组织乞讨者、乞讨人员不断开发新的乞讨方式,形成恶性循环。乞讨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自然不会被立法者所忽略,我国也是从不同角度对乞讨者进行救助、管理,对恶意乞讨行为进行惩治,以期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维护社会秩序为宗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成为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部分。《救助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救助站的设立和管理、救助原则、救助措施以及救助人员的职责和不履行职责的责任追究等。《实施细则》则是《救助管理办法》的细化,规定了救助对象的具体要求,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特点予以区别救助,详细的规定了救助内容、救助期限、救助站的管理、救助站工作人员之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然而救助站却宛如虚设,对于救助站微薄、暂时性的救助,乞讨人员更愿意以乞讨方式换取自由的生活和高额的回报。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从条文出发,可以发现本法惩处的是胁迫、诱骗、利用他人乞讨的行为或是以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行为,并非全面禁止乞讨。其处罚之轻,对违法乞讨行为不具有法律威慑力,对治理城市乞讨问题无足轻重。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范围之外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刑法》上与之衔接的是第262条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该罪名在犯罪对象、犯罪手段上存在诸多争议,犯罪对象仅限于残疾人、儿童,犯罪手段局限于组织行为和暴力、胁迫,这一系列的规定,使得大量严重危及社会安全和乞讨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被排除在刑法之外,不利于对严重组织乞讨行为进行规制。如何改善乞讨现状,本文将其视为一个市场问题,由市场予以调节,由施恩者决定乞讨市场,辅助政府的防治结合,一方面引导施恩者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乞讨人群,发扬互助的精神,鼓励社会组织为乞讨人群提供新生的机会;同时,对恶意乞讨、欺诈乞讨和组织乞讨的行为严惩不贷,加大宣传教育,树立全民勤劳致富的社会价值观念,逐步改善城市乞讨问题。
【关键词】:城市乞讨 社会调研 法律规制 治理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82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一、调研背景10-11
- 二、文献综述11-13
- 三、研究目标及方式13-15
- 四、本文思路15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5-16
- 第一章 调查实施过程16-19
- 第一节 调查准备阶段16-17
- 一、调查对象16
- 二、方法与内容16
- 三、设计问卷16-17
- 第二节 调查实施阶段17-19
- 一、调查问卷回收17
- 二、个人访谈17-18
- 三、观察记录18-19
- 第二章 分析研究过程19-33
- 第一节 乞讨成因分析19-21
- 第二节 乞讨人群及特征21-22
- 第三节 乞讨方式多样化22-24
- 第四节 民众对乞讨者的态度24-26
- 第五节 乞讨者的收入26-27
- 第六节 乞讨问题治理难点27-33
- 第三章 有关乞讨问题的法律规制33-44
- 第一节 对“乞讨权”的定性33-35
- 第二节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35-39
- 一、立法背景35-36
- 二、具体内容36-37
- 三、规范疏漏37-39
- 第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39-40
- 第四节 乞讨行为的刑法规制40-44
- 一、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40-42
- 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其他罪名的关联适用42-44
- 第四章 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建议44-50
- 第一节 城市乞讨现状概况44-45
- 第二节 改善乞讨问题的建议45-50
- 一、改善乞讨现状的关键因素——施恩者46-47
- 二、多元化的社会救助途径47-48
- 三、防治结合的政策支持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90
- 一、调查问卷52-54
- 二、个人访谈记录54-75
- 三、观察记录75-77
- 四、调查问卷数据分析77-9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0-91
- 后记91-92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雅华;论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阚玉香;抗战时期重庆难民救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剑文;行乞人员人格特征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2 吕秀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3 周增则;社会公正视阈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乞讨现状及法律规制的调研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75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