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警察枪支使用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1:24

  本文关键词:警察枪支使用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暴恐事件的频繁发生,社会公众对“警察持枪”这一现象不再陌生,并将目光聚焦在警察持枪的必要性和规范性问题上,出台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的枪支使用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在当前局势下,只有谨慎的处理警察公权力和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关系,规范警察持枪用枪制度,才能使得警察手中的暴力工具更为精准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切实的维护社会秩序。从而缓解因全国性的安保升级和社会维稳需求而带来的民众对警察持枪的恐慌情绪。警察是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关象征,在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国泰民安方面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警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能,扮演着多种角色,譬如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转,保护公民合法权利,预防、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等活动。我国《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着暴力性质。因此,其法定职权不可避免地包含有持枪的正当性。但在实践当中,依法持枪并不等同于依法用枪。目前,警察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协调好两方的关系,将警察使用枪支和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基点,对于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尽管我国已经出台规范警察持枪的相关法律条文,但实践中,警察利用持枪之便,威胁、侵害公民健康权,乃至生命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公众对这一现象反应激烈。本文将从理论上先行探讨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的法律法规,再从个案的角度以小窥大,分析我国和境外在该问题上存在的制度差别,力求对我国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进行较为全面的审视,发现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尚存的法律空白,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可监管性。
【关键词】:警察权 枪支使用 比例原则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0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内容9-10
  • 第二章 警察枪支使用的理论概述10-17
  • 2.1 警察枪支使用的基础10-13
  • 2.1.1 权力基础10-11
  • 2.1.2 现实基础11-12
  • 2.1.3 价值基础12-13
  • 2.2 警察枪支使用的必要性13-14
  • 2.3 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的原则14-17
  • 2.3.1 客观原则14
  • 2.3.2 效率原则14-15
  • 2.3.3 比例原则15-16
  • 2.3.4 程序明确原则16-17
  • 第三章 国内外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简述17-20
  • 3.1 域外国家、地区的警察枪支使用制度17-19
  • 3.1.1 德国17
  • 3.1.2 美国17-18
  • 3.1.3 日本18
  • 3.1.4 香港18
  • 3.1.5 比较和启示18-19
  • 3.2 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的发展19-20
  • 第四章 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现状20-25
  • 4.1 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的法律依据20-21
  • 4.2 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的实践状况21-22
  • 4.2.1 个别警察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枪支21-22
  • 4.2.2 警察使用枪支未能实现最终目的22
  • 4.3 现行警察枪支使用制度存在的缺陷22-25
  • 4.3.1 警察枪支使用制度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23
  • 4.3.2 法律条文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23
  • 4.3.3 缺乏完善的事后审查和监管制度23-25
  • 第五章 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的完善25-32
  • 5.1 明确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的原则25
  • 5.2 明晰警察枪支使用制度的条件25-27
  • 5.2.1 目的条件25-26
  • 5.2.2 对象条件26
  • 5.2.3 程序条件26-27
  • 5.2.4 限度条件27
  • 5.2.5 禁止条件27
  • 5.3 完善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依据27-29
  • 5.4 明确使用枪支的法律后果29-30
  • 5.5 健全警察使用枪支不当的法律救济30-32
  • 第六章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园;;浅谈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9期

2 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原则——内涵、渊源、适用与在中国的借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李燕;论比例原则[J];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4 黄海华;我国台湾地区的比例原则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席作立;比例原则的起源、含义及其发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许玉镇;试论比例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1期

7 李静,杨会永;比例原则与司法裁量[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蔡杰,冯亚景;比例原则与监听刍议——兼论监听立法之完善[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王名扬,冯俊波;论比例原则[J];时代法学;2005年04期

10 陈海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手段的合比例原则考察[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斌;;我国行政立法中之比例原则探析[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宋华琳;;营业自由及其限制——以药店距离限制事件为楔子[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震乾;;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4 肖泽晟;;公物管理行为之平等审查——以公园、景点门票收费中的合理差别与歧视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耕 王振宇;比例原则在司法审查中的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李丽艳 董 卫;比例原则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余凌云;拦车稽查违背比例原则[N];检察日报;2007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胡明;“三公经费”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N];检察日报;2012年

5 王雅琴;德国公法的比例原则[N];学习时报;2014年

6 戴银燕;诚信和比例原则在执法中的运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郑州大学法学院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 宁金成 张昱罡 李皓天;比例原则可用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N];检察日报;2014年

8 中国政法大学 解志勇邋阿檀林;比例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运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赵峰;税法凸显比例原则[N];中国税务报;2003年

10 郝建臻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行政行为应遵循比例原则[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昕;公法上比例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秦策;刑事诉讼比例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治;比例原则在间接征收认定问题中的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张霞;兴奋剂初次违规禁赛期限规定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张珂铭;突发事件应对中比例原则适用实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崔小溪;警察枪支使用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杜文博;行政法上比例原则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白倩倩;论国际投仲裁中的比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孙瀚;论比例原则及其在我国行政法上的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颖;比例原则在美国法中的体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喻文光;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秦伟;比例原则司法审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警察枪支使用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1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