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完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9:20

  本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完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听证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则,如今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对中国而言,听证制度是一项外来的、全新的法律制度,它的出现标志我国的法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教育领域,1998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7号实施的《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方法》,其中第23条至28条对教育行政处罚听证进行规定,拉开了教育听证的帷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内的听证应用越多,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多:学生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高校与学生问的关系复杂多变,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许多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在发生纠纷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使用听证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国高校的听证制度不断在发展,我们已经从无听证的阶段走过,高等学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听证章程。但是高校作为管理者,在听证工作中存在观念上的陈旧、程序上的欠缺等问题,并且在相关制度规定与操作执行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高校管理听证程序规则没有健全的全国统一标准,这些问题都导致听证制度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高等学校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所指的“学生听证”,即为学生参与的听证,完善的是针对学生为主体而制定的听证实施办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明本文选题的缘由和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概述。首先界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其次论述了在高校内新建立一个统一听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再次探讨了完善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等学校听证制度运行现状分析。首先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听证制度的现状:高校听证制度建立、听证范围和社会舆论方面。其次指出现行听证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听证制度的启示。以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有代表性的高校为例,探讨一些高校听证制度可借鉴的特点及启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优秀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经验,这对完善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五部分: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重构策略。基于以上研究对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阐述,从构建原则、构建内容以及权利救济三方面对听证制度提出建议,并尝试建立起一套新的高校学生听证实施办法供各位学者指正。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生 听证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6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目的10
  • 三、研究内容10
  • 四、文献综述10-13
  • (一) 关于高校听证分类的研究10-11
  • (二) 关于高校听证现状的研究11
  • (三) 关于完善高校听证的研究11-12
  • (四) 关于高校听证个案的研究12-13
  • 五、研究意义13-14
  • (一) 理论意义13
  • (二) 实践意义13-14
  • 六、研究方法14-16
  • (一) 文献法14
  • (二) 比较分析法14
  • (三) 问卷调查法14-15
  • (四) 案例分析法15-16
  •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概述16-21
  • 一、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16-17
  • (一) 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内涵16
  • (二) 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特征16-17
  •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7-19
  • (一) 必要性17-18
  • (二) 可行性18-19
  • 三、完善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19-21
  • (一) 自然正义理论19
  • (二) 民主参与理论19-20
  • (三) 管理多维理论20-21
  • 第三章 高等学校听证制度运行现状分析21-29
  • 一、运行现状分析21-22
  • (一) 高校听证制度建立方面21
  • (二) 高校听证范围方面21
  • (三) 社会舆论方面21-22
  • 二、听证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2-24
  • (一) 听证范围过于单一22
  • (二) 听证主持人资格规定不明22-23
  • (三) 听证代表选拔程序空白23-24
  • (四) 听证结果的地位不定24
  • 三、造成听证制度中问题的原因24-29
  • (一) “重实体、轻程序”传统法制观念的影响24-25
  • (二) 高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25-26
  • (三) 管理相对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听证意识26-28
  • (四) 没有建立统一性的听证制度28-29
  • 第四章 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听证制度的启示29-35
  • 一、美国高校听证29-31
  • (一) 美国高校听证制度的特点29-30
  • (二) 美国高校听证制度的启示30-31
  • 二、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听证31-35
  • (一)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听证制度的特点31-33
  • (二)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听证制度的启示33-35
  • 第五章 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重构策略35-43
  • 一、重构原则35-37
  • (一) 民主原则35
  • (二) 法治原则35-36
  • (三) 公开原则36
  • (四) 平等原则36-37
  • 二、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的重构37-43
  • (一) 重构内容37-41
  • (二) 畅通听证外救济途径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实施办法》46-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斐;试析听证主持人制度[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李凤霞,谌爱华;论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谌爱华;;关于听证主持人制度的法律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林敏;;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胡佳;;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相关问题与完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丁山;;试论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7 匡慧;;浅析《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中听证主持人制度[J];学理论;2011年20期

8 谌爱华;;论价格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J];价格月刊;2013年11期

9 杨惠基;试论听证主持人[J];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丁保河;论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J];理论学刊;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谌爱华;;完善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法律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刘平;;上海听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工商行政管理局 叶亚平;工商听证主持人必备的五种能力[N];黄冈日报;2010年

2 夏建华;台州建立听证主持人制度[N];中国工商报;2006年

3 王学政;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听证(七)[N];中国工商报;2010年

4 王振涛 方富贵;如何开好环境行政处罚听证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文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听证会(三)[N];检察日报;2013年

6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叶必丰;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N];法制日报;2003年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规则(试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龚律师;破坏耕地被罚召开听证须走哪些程序[N];法治快报;2006年

9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 蒋建文;浅析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制度之不足之处[N];今日信息报;2010年

10 夏丽华;个人被罚5万元以上可要求听证[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中华;听证主持人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马琳娜;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完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泽昭;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陈泽昭;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伟强;论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构建和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白小莉;行政听证主持人职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孙珂;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于娟;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选任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9 李张巍;公共听证制度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孙慧英;我国听证制度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听证制度完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6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