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8:02

  本文关键词: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虽然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成效不显著,这与传统的偏重于对单一环境要素的保护密切相关,为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亟须从整体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此,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红线”这一制度并将其写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实施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无疑是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理性选择、变革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必要方式以及优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条件,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中央与地方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工作,但是由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其规定得过于高度盖然,不易操作以及因缺乏国家层面的生态红线保护的专门立法,使生态红线的保护面临困境,并遭遇生态红线的实施与越线行为的追责不明等法律困境。本文试图从生态红线的涵义与理论基础着手,以阐明我国现阶段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再通过对中央层面的立法现状与地方层面的保护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分析我国的生态红线在法律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有所助益。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一般理论的论述,因为生态红线是最近几年刚提出的概念且还是我国所独创的概念,这使得在其保护过程中没有国外的成熟经验理论可借鉴,为加深人们对生态红线概念的理解以及为生态红线的保护扫除障碍,本部分分别对生态红线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与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必要性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在生态红线保障过程中的中央立法与地方实践现状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我国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在专门立法、保护、实施以及越线行为的追究上存在不足。第三部分针对现阶段的问题,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理论以及对有关地方保护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完善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红线 公众参与 生态补偿 考核制度 法律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0
  • 1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一般理论10-21
  • 1.1 生态红线的涵义10-13
  • 1.1.1 生态红线的概念10-11
  • 1.1.2 生态红线的特征11-13
  • 1.2 生态红线的理论基础13-18
  • 1.2.1 风险预防理论13-14
  • 1.2.2 环境保护优先理论14-16
  • 1.2.3 环境权理论16
  • 1.2.4 可持续发展理论16-18
  • 1.3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分析18-21
  • 1.3.1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理性选择18-19
  • 1.3.2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变革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必要方式19
  • 1.3.3 实施生态红线法律保障是优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条件19-21
  • 2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1-29
  • 2.1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现状21-24
  • 2.1.1 中央层面的立法现状21-22
  • 2.1.2 地方层面的保护现状22-24
  • 2.2 生态红线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24-29
  • 2.2.1 缺乏国家层面的生态红线保护的专门立法24
  • 2.2.2 在生态红线保护过程中面临困境24-26
  • 2.2.3 在生态红线的实施环节存在缺陷26-27
  • 2.2.4 在越线行为的追究上存在不足27-29
  • 3 完善生态红线法律保障的建议29-41
  • 3.1 制定《生态红线实施条例》29
  • 3.2 完善生态红线的保护措施29-32
  • 3.2.1 搭建公众参与的平台29-30
  • 3.2.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30-32
  • 3.3 健全生态红线的实施32-35
  • 3.3.1 以环保部门作为生态红线的统一监管主体32-34
  • 3.3.2 确定生态环境标准体系34-35
  • 3.4 设置越线法律责任的追究规则35-41
  • 3.4.1 增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35-36
  • 3.4.2 扩大行政责任的范围36-38
  • 3.4.3 实施严厉的刑事责任38-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华;;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的地方立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曹明德;;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灿发;林燕梅;;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与完善[J];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06期

4 刘超;;生态空间管制的环境法律表达[J];法学杂志;2014年05期

5 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6 李挚萍;;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7 柯坚;;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以生态法益为进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清华法治论衡;2012年02期

8 饶胜;张强;牟雪洁;;划定生态红线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环境经济;2012年06期

9 张志勋;郑小波;;论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适用及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10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2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