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7-01 18:24

  本文关键词: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绿色信贷的概念源于绿色金融,指在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流向,从而达到事前治理目的的授信活动。十八大一系列报告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勾勒出具体的制度建设路线图,绿色信贷作为控制与命令手段的有益补充,将有效提高企业贷款的门槛,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与做法。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是行政手段为主,绿色信贷这样的经济手段作为行政手段的补充,往往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2007年我国颁布《关于践行环保政策法规控制信贷风险的意见》实施至今,我国商业银行已度过了八年的摸索实践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效果不甚明显,主要是因为从政府规制到商业银行运作过程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如赏立法欠缺、罚机制不明、信息披露不足、公众监督机制低效等问题。2013年,中国银监会起草发布的《落实绿色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国务院出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文件中都明确提出我国绿色信贷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出符合公众需要的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服务。2014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我国新《环保法》的出台以及国家政策的频频发布,对于克服绿色信贷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我国绿色金融的实施现状和现实挑战为出发点,以新《环保法》为背景和依托,对我国践行绿色信贷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以整理编制现有的零散制度为基础,进而一步步完成绿色信贷专门领域的法律构建,实现我国绿色信贷法律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其次,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以绿色经营为价值导向,积极推行绿色信贷;第三,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的相关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与新《环境保护法》中严厉的环境污染责任制度相呼应,使绿色信贷政策在具体落实方面有法可依。
【关键词】:绿色信贷 法律体制 环境保护 监督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引言12-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5
  • 1.2.1 国内文献回顾13-15
  • 1.2.2 国外文献回顾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6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6-18
  • 第2章 绿色信贷概述18-24
  • 2.1 绿色信贷的概念与内涵18-19
  • 2.2 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赤道原则19
  • 2.3 我国绿色信贷理论的发展历程19-23
  • 2.3.1 我国绿色信贷理念的提出背景19-20
  • 2.3.2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历程20-23
  • 2.4 小结23-24
  • 第3章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问题24-30
  • 3.1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24-26
  • 3.2 我国绿色信贷存在的法律问题26-29
  • 3.2.1 绿色信贷立法不足26-27
  • 3.2.2 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强化欠缺27-28
  • 3.2.3 绿色信贷监督机制不完善28
  • 3.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8-29
  • 3.3 小结29-30
  • 第4章 域外绿色信贷法律制度比较借鉴30-35
  • 4.1 美国——通过推进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促进绿色信贷30-31
  • 4.2 日本——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推进绿色信贷31-32
  • 4.3 德国——通过开发产品落实绿色信贷32-33
  • 4.4 加拿大——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监督绿色信贷33-34
  • 4.5 小结34-35
  • 第5章 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设计35-43
  • 5.1 新《环境保护法》为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契机35-36
  • 5.2 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36-37
  •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36
  • 5.2.2 环境优先原则36-37
  • 5.2.3 风险防范原则37
  • 5.3 我国绿色信贷立法模式与法律体系选择37-42
  • 5.3.1 未来我国绿色信贷的立法模式37-38
  • 5.3.2 未来我国绿色信贷的法律体系设计38-39
  • 5.3.3 完善现行商业银行授信调查法规39-40
  • 5.3.4 增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法律意识40-41
  • 5.3.5 健全激励机制41
  • 5.3.6 完善公众监督机制41-42
  • 5.4 小结42-43
  • 结论与展望43-45
  • 1、结论43
  • 2、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穆怀鹏;钢铁行业的发展与信贷风险防范[J];冶金管理;2004年1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周明清;;套期保值: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最佳选择[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童琳;;浅谈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4 张鑫;;选“苗”助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王印堂;;银行业面对入世的选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耘;浅谈信贷业务审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2 记者 田俊荣;建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N];人民日报;2000年

3 衡文;信贷风险防范应以人为本[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4 刘文超;关注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N];金融时报;2006年

5 杨忠良;谈如何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N];中国特产报;2004年

6 李宏 王玉华;高准入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哨兵”[N];经理日报;2004年

7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宽货币 均衡信贷”用心良苦[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阁 通讯员 黄忆寒 张斌 冯春松;信贷“魔方”转动绿色经济[N];江苏经济报;2012年

9 江苏盱眙农商银行行长 陈雷;加强信贷风险防范[N];农村金融时报;2014年

10 记者 王济洲 通讯员 张宏杰 邓艾兵;建行加大信贷风险防范力度[N];金融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春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高珊珊;农村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石_";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徐开新;消费、消费信贷与金融体系[D];复旦大学;2005年

5 秦颖;基于模糊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体系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孔艳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昌辉;哈尔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言;中国农业银行Z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张市伟;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黄天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唐怡;基于BPR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匡虹;S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李腾;L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蕾;村镇银行信贷抵押拓展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韩笑君;山东临淄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与防范[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孟丽娜;关于莱芜地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环境保护法》背景下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50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