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6:00

  本文关键词: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河西走廊 荒漠化防治 法律制度


【摘要】:荒漠化严重制约了荒漠化地区乃至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是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河西走廊地处祖国大陆腹地,曾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走廊文明。然而明清以降,人们对土地资源肆意开发利用,并且日益演化为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防治荒漠化法律保障机制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本文界定了荒漠化的定义,概述了河西走廊生态现状,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认为目前严峻的荒漠化形势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有着莫大的关系。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进程中,适用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探讨这些问题期望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的防治有所启示。序言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和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主体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通过对荒漠化定义的界定,明确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表现。同时,本章对河西走廊生态现状做了概述,发现荒漠化问题突出,并对荒漠化成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认为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因素。第二章对我国现行有关荒漠化防治的法律进行了梳理。从国家层面相关立法到地方法律法规再到防沙治沙法的专门性法律,以及其他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法律,分别做了介绍分析。第三章在第二章基础上,分析列举了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适用现行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防沙治沙法的缺陷、水法规定不合理、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不够明晰、国家对荒地保护力度不够、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几个方面。第四章梳理了有关荒漠化防治的国际条约,以及列举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三个国家在荒漠化防治法律研究的相关经验,在本章最后总结了我国可借鉴的地方。第五章主要针对第三章中分析列举出的问题,结合第四章中总结出的可借鉴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法规的一些建议。主要有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的防治要重视对我国现有荒漠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做到有法必依;进一步完善《防沙治沙法》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实际可操作性;对河西走廊区内三条重要的内陆河流石羊河、疏勒河、黑河的水资源管理,应更加完善,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强制节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可持续利用为标准;进一步明晰自然资源的权属,避免“公地悲剧”和利益冲突;以河西走廊为代表的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荒地的保护应落到实处,避免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这样集体或个人才会有投资和治理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防沙治沙区域协调机制,提高行政管理和政府执法的效率。
【关键词】:河西走廊 荒漠化防治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序言11-21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2
  • 1. 选题的背景11
  • 2. 选题的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 国外研究动态12-16
  • 2. 国内研究动态16-18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18-21
  • 1. 研究内容18-19
  • 2. 研究方法19-20
  • (1) 文献分析法19
  • (2) 比较研究法19-20
  • (3) 综合分析法20
  • 3. 本文的创新点20-21
  • 一、河西走廊荒漠化概况21-27
  • (一) 荒漠化定义21
  • (二) 河西走廊地区自然概况21-23
  • (三) 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现状23
  • (四) 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危害23-24
  • (五) 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24-27
  • 1. 自然因素24-25
  • 2. 人为因素25-27
  • 二、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分析27-37
  • (一) 我国荒漠化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27-34
  • 1. 国家立法28-29
  • 2. 专门性法律29-31
  • 3. 其他相关法律31-34
  • (二) 甘肃荒漠化立法情况34-37
  • 三、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适用现行法律存在的问题37-46
  • (一) 防沙治沙法的缺陷38-41
  • 1. 与其他单行法律存在立法重叠问题38-40
  • 2. 权限指责划分不明晰40-41
  • (二) 水法规定不合理41-42
  • 1. 过度依赖水利硬性措施41
  • 2. 国民经济用水优于生态用水41-42
  • 3.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42
  • (三)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不够明晰42-44
  • (四) 国家对荒地保护力度不够44-45
  • (五)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45-46
  • 四、国际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46-51
  • (一) 国际公约及一些国家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46-49
  • 1. 国际公约46-47
  • 2. 一些国家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47-49
  • (二) 对我国的启示49-51
  • 五、完善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防治的若干建议51-61
  • (一) 贯彻执行现有法律51-52
  • (二) 增强实际操作性52-53
  • (三) 加强水资源管理53
  • (四) 建立生态标准53-54
  • (五) 明确产权54-56
  • (六) 加强国有荒地保护56-57
  • (七) 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57-59
  • (八) 建立防沙治沙区域协调机制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强强;;民族地区土地退化防治的环境法制现状及进路——以宁夏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杨武;曹玉凤;李运起;李建国;;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食动物;2011年01期

3 陈广庭,董治宝,严平;荒漠化:国际研究热点与我国的研究战略——献给“六·一七”——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J];大自然探索;1996年03期

4 杜群;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资源法律问题及其对策——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5 陈凤臻;姜琦刚;赵明;马驰;于显双;;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6 高国荣;周钢;;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J];求是;2008年10期

7 卢琦,杨有林,贾晓霞;全球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进程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1年04期

8 贾晓霞;;全球荒漠化变化态势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面临的挑战[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6期

9 王岷,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对荒漠化综合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质;2001年01期

10 马林英;以色列发展沙漠可持续农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楠;我国防沙治沙法律体系的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6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