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行政协议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行政协议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不同行政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其中既有很多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又有很多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旨在协调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间合作的区域行政协议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在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缺乏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它只是一个实践产物,同时,行政法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区域行政协议在具体制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实际当中地运用,因此,为了确保区域间的合作顺利开展,行政法学理论对区域行政协议进行系统地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区域行政协议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区域行政协议的概念、性质、特征,认为区域行政协议是实现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没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间平等自愿签订协议的行为,它既是抽象行政行为,同时,又具有合同的属性,空间的区域性和主体的特定性是它的主要特征。然后从行政组织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对区域行政协议兴起的理论背景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区域行政协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虽然区域行政协议广泛地存在于区域合作中,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所以区域行政协议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域行政协议在缔结、效力、履行和纠纷解决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又对国外区域行政协议制度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到,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先行的,尤其是美国和西班牙的行政协议制度,不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还非常强调合作过程的平等协商,不但非常注重履行机制的构建,而且还根据协议内容的重要性建立了备案制度,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对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的实践现状以及国外典型行政协议制度的研究,本文认为应该尽快地构建我国的区域行政协议制度,主要是构建区域行政协议的缔结制度、履行制度和纠纷解决制度,并尽快地对区域行政协议的效力加以明确,使区域行政协议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价值。
【关键词】:区域行政协议 缔结 效力 履行 纠纷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2.1;D92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6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6-17
- 第2章 区域行政协议概述17-26
- 2.1 区域行政协议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17-19
- 2.1.1 行政协议与相关概念17-18
- 2.1.2 区域行政协议的概念18-19
- 2.2 区域行政协议的性质和特征19-21
- 2.2.1 区域行政协议的性质19-21
- 2.2.2 区域行政协议的特征21
- 2.3 区域行政协议兴起的理论背景21-24
- 2.3.1 行政组织理论21-23
- 2.3.2 新区域主义理论23-24
- 2.4 区域行政协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24-25
- 2.5 小结25-26
- 第3章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的实践现状26-31
- 3.1 缔结现状26-28
- 3.1.1 缔结主体26-27
- 3.1.2 缔结程序27
- 3.1.3 缔结内容27-28
- 3.2 效力现状28-29
- 3.3 履行现状29
- 3.4 纠纷解决现状29-30
- 3.5 小结30-31
- 第4章 典型国家的区域行政协议制度及其借鉴31-35
- 4.1 典型国家的区域行政协议制度31-33
- 4.1.1 美国的州际协定和行政协议制度31-32
- 4.1.2 西班牙行政协议制度32-33
- 4.2 典型国家区域行政协议制度的借鉴33-34
- 4.3 小结34-35
- 第5章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制度的构建35-48
- 5.1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缔结制度的构建35-40
- 5.1.1 缔结原则35-36
- 5.1.2 缔结主体36-38
- 5.1.3 缔结程序38-39
- 5.1.4 缔结内容39-40
- 5.2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效力的构建40-42
- 5.2.1 对缔结机关的效力40-41
- 5.2.2 对行政相对人的效力41
- 5.2.3 对第三方机关的效力41
- 5.2.4 区域行政协议的效力等级41-42
- 5.3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履行制度的构建42-44
- 5.3.1 履行方式42-43
- 5.3.2 履行要求43-44
- 5.4 我国区域行政协议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44-46
- 5.4.1 自力解决纠纷44-45
- 5.4.2 行政解决纠纷45
- 5.4.3 司法解决纠纷45-46
- 5.5 小结46-48
- 结论与展望48-49
- 1、结论48
- 2、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东;刘祖云;;区域行政与长三角一体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宋佩航;;区域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J];太原科技;2008年02期
3 黄杰;胡瑕;;论我国区域行政协作体制的改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汪建昌;;构建区域行政协议运行的有效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李煜兴;;区域行政治理的模式转换与机制重构[J];法制现代化研究;2013年00期
6 张玉强;;跨区域行政合作:类型、困境与合力机制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陈瑞莲,张紧跟;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盛海波;;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构想[J];特区经济;2008年11期
9 汪建昌;;区域行政协议:概念、类型及其性质定位[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10 谭玉连;杨慧;;区域行政环境对区域行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于向特定区域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实施意见[N];衡水日报;2011年
2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吴祖梅;破除藩篱的区域行政协作[N];中国旅游报;2014年
3 王川兰;区域行政:长三角发展的制度保障[N];解放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萌萌 通讯员 问亚星;我市实现京津区域行政许可项目最少工作目标[N];廊坊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晖;10年后,,站在直辖的肩上[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 徐普良;“四个避免”:协同发展认识的关键[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川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2 徐唯q
本文编号:668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6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