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4:05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


【摘要】: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为子孙后代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其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活态传承性决定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传承主体的保护。然而,当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以公法为主,私法保护不足,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缺失,社会地位较低,被排除于非遗开发的利益分享之外。由此造成了后继无人、文化变味等非遗保护困境,最终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为了保护非遗的传承发展,应当重视对传承主体的权利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传承主体权利保护中权利属性、权利内容和权利保护模式的选择与构建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主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重点论述我国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当前非遗保护困境同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缺失的联系,从而回应学界关于非遗私权保护的质疑,论证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的必要性;第二个部分对传承主体所享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权利属性进行分析,以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考虑非遗所具有的公共属性和私权特性,明确传承主体享有的具体权利内容和必要的权利限制;第三个部分通过对域外经验的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利保护模式,对权利保护模式的构建、利益分配和传承主体的监督问题重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0
  • 一、背景7
  • 二、选题意义7-8
  • 三、研究现状综述8-10
  • 第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现状10-25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主体概述10-14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10-12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界定及分类12-14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的现状14-19
  • (一) 国家层面立法的权利保护现状14-17
  • (二) 地方层面立法的权利保护现状17-19
  • 三、权利保护缺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存在因果关系19-25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19-22
  • (二) 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缺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形成原因22-24
  • (三) 分析结论24-25
  • 第二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权利25-40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权利属性25-29
  • (一) 学理之争25-26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权利属性的分析26-29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权利内容29-36
  • (一) 人身权利29-33
  • (二) 财产权利33-36
  • (三) 权利保护期限36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权利限制36-40
  • (一) 人身权利的限制37-38
  • (二) 财产权利的限制38-40
  • 第三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40-62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的域外经验40-47
  • (一) WIPO与UNESCO的发展保护经验40-42
  • (二) 国家的发展保护经验42-44
  • (三) 域外经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制度构建的启示44-47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权利保护原则47-50
  • (一) 人身权利的完整保护原则47-48
  • (二) 财产权利的惠益共享原则48-49
  • (三) 利益平衡原则49-50
  • 三、构建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权利保护体系50-62
  • (一) 传承主体的权利保护50-57
  • (二) 利益分配机制57-60
  • (三) 权利救济的途径60-61
  • (四) 对传承主体的监督61-62
  • 总结62-64
  • 参考文献64-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旭旭;;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法律属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黄玉烨;戈光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郭玉军;唐海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人权保护研究——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曹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5 姜言文;滕晓慧;;论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6 党和苹;景浮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权保护的探讨[J];法学杂志;2008年04期

7 孙昊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8 韩小兵;;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一种超越知识产权的新型民事权利[J];法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徐辉鸿;郭富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J];法学;2007年09期

10 张瑾;;民族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影响的人类学探讨——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67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7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