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科技法的双重体系及其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科技法的双重体系及其建构
【摘要】:科技法体系由涉及科学技术的法律规范相互协调与衔接而组成,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其并非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跨部门的综合法。科技法体系具有二重性,包括由科研自由、促进与激励、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构成的内在体系以及由具体法概念、制度组建的外在体系。应以此体系化理论为指导,围绕科技基本法的应有内容,从科技人才、科技经费、政府举措、成果归属四个方面搭建科技法体系框架;并沿科技政策法律化的路径,推动中国科技法体系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双重体系 科技基本法 科技政策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效能监察的体制机制与手段研究”(2011GXS3D050)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网络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机制研究”(2010skjd05)
【分类号】:D922.17
【正文快照】: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856857857858860861862864 二、科技法体系的基本意涵 (一)科技法的跨部门法定位 (二)科技法体系的内、外双重性 三、科技法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科技进步法》:我国的科技基本法 (二)科技法体系范围的划定 四、余论:用科技政策助推科技法体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向和;;社会权的概念[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民生法治的三维路径考量:政策、权利与社会法治国[J];行政与法;2016年08期
2 张杨;;劳工三权权利属性之考辨[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8期
3 黄开丽;;论作为社会权的受教育权的保障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4 李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冷思考——《侵权责任法》不可承受之重[J];法大研究生;2015年02期
5 周绍斌;周密;;精神保障:老年保障的新视域[J];老龄科学研究;2016年02期
6 高国钧;;第三方认证权的法律属性与基本特征——基于社会中间层主体理论的分析[J];河北法学;2015年11期
7 李秀凤;;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社会权意识的培养与塑造[J];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04期
8 刘春;;基本权利双重性质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构[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李平龙;;刍议卫生法的社会法属性[J];学理论;2015年02期
10 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研究中心课题组;王桂海;;创新社会管理与地方立法完善研究[J];河北法学;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贤君;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响——国家中心责任向非国家行为体过渡的社会权保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童之伟;宪法学社会权利分析模型的思想蕴含[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肖金明;政府权力重构论[J];文史哲;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礼果;论科技法的产生及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宇润;王学忠;;科技法的定位和价值目标[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曹昌祯;;科技法在法律体系中定位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周平;;科技法中激励投入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4期
5 ;中国科技法学会2006年年会科技法优秀作品[J];科技与法律;2007年01期
6 叶卫平;;略论科技法的价值目标[J];科技与法律;2007年03期
7 侯纯;;科技法的价值目标[J];科技与法律;2008年03期
8 卢冠豪;;从科技权力与科技权利看科技法——读《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9 孙玉荣;;科技法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10 倪正茂;;科技法定义论析[J];法治论丛;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宁 杰;“科教兴国”的法律之维[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万霞;为科技迅跑铺设法制轨道[N];湖北日报;2005年
3 于小晗 刘莉;科技执法迫切需要复合型法官[N];科技日报;2003年
4 赵广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 加强科技法治建设[N];西部法制报;2006年
5 李秀平;罗玉中:把科技法送进中南海[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娟;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喜平;我国科技法立法倾向偏离与匡正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崔璀;论科技法的生态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搏;论科学不端现象及其法律应对[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学宁;科学技术与法律的关系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李真;我国科技立法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8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