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保护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0:47
本文关键词:我国外交保护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一项传统而重要的制度。外交保护是国籍国保护本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正当利益的最高级别手段,也是最后的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外交保护制度。2006年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就诠释了这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公民和法人不断走出国门的同时,非法侵害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正当利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虽然我国重视保护海外公民和法人的正当利益,但是,我国对外交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综观我国外交保护的立法现状,仍有诸多完善之处。本文立足于我国外交保护实践,从我国外交保护立法的历史发展入手,并结合国外国际的相关立法,研究我国外交保护的立法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建议。本文第一章概述外交保护的定义、性质、行使条件,对比研究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异同。第二章介绍我国外交保护立法的历史发展,通过研究立法现状从而引出立法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着重研究和分析我国外交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由于外交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研究不够,经验借鉴不够,还有立法严重滞后,导致我国外交保护立法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外交保护的专门法律缺失,二是配套的法律法规缺失,三是无国籍人和难民不是我国外交保护的范围,四是《国籍法》只承认单一国籍存在局限性,不能对海外华人提供外交保护。第四章重点提出完善我国外交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在前述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外交保护立法若干建议:一是加强立法准备阶段的理论研究,二是制定外交保护的专门法律,三是出台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配套法律法规,四是适度承认双重国籍,为海外华人提供外交保护。
【关键词】:外交保护 行使条件 立法问题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外交保护的概述12-20
- 1.1 外交保护的定义12-13
- 1.2 外交保护的性质13-14
- 1.3 外交保护的行使条件14-18
- 1.3.1 实际损害原则14-16
- 1.3.2 国籍持续原则16-17
- 1.3.3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17-18
- 1.4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18-20
- 1.4.1 不同点18
- 1.4.2 相同点18-20
- 第二章 我国外交保护立法的历史发展20-28
- 2.1 1912年之前我国外交保护立法20-21
- 2.2 1912年—1949年我国外交保护立法21-22
- 2.3 1949年—1978年我国外交保护立法22-24
- 2.4 1978年之后我国外交保护立法24-28
- 2.4.1 “八二宪法”24
- 2.4.2 《国家安全法》24-25
- 2.4.3 《驻外外交人员法》25
- 2.4.4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25-28
- 第三章 我国外交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8-39
- 3.1 我国外交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28-33
- 3.1.1 外交保护的专门法律缺失28-29
- 3.1.1.1 明确规定外交保护的法律缺失28-29
- 3.1.1.2 区别于领事保护的法律缺失29
- 3.1.2 配套的法律法规缺失29-31
- 3.1.2.1 保护海外公民的法律法规缺失30
- 3.1.2.2 保护海外法人的法律法规缺失30-31
- 3.1.3 外交保护的范围有限31-32
- 3.1.4 只承认单一国籍的局限性32-33
- 3.2 我国外交保护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33-39
- 3.2.1 外交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33-35
- 3.2.2 外交保护的理论研究不够35-36
- 3.2.3 外交保护的经验借鉴不够36-37
- 3.2.4 外交保护的立法严重滞后37-39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外交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39-58
- 4.1 加强立法准备阶段的理论研究39-41
- 4.1.1 高度重视外交保护39-40
- 4.1.2 不断加强理论研究40-41
- 4.2 制定外交保护的专门法律41-50
- 4.2.1 外交保护的立法目的42-43
- 4.2.2 外交保护的立法原则43-45
- 4.2.3 外交保护的主要内容45-50
- 4.2.3.1 外交保护的定义45-46
- 4.2.3.2 外交保护的范围46-47
- 4.2.3.3 外交保护的行使条件47-48
- 4.2.3.4 外交保护的实施主体48
- 4.2.3.5 外交保护的经费保障48-49
- 4.2.3.6 启动外交保护的情形49-50
- 4.3 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50-52
- 4.3.1 出台保护海外公民的法律法规50-51
- 4.3.1.1 参考保护归侨侨眷的法律50-51
- 4.3.1.2 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51
- 4.3.2 出台保护海外法人的法律法规51-52
- 4.4 适度承认双重国籍52-58
- 4.4.1 适度承认双重国籍的必要性53-54
- 4.4.1.1 为海外华人提供外交保护53-54
- 4.4.1.2 顺应世界国籍立法的趋势54
- 4.4.2 适度承认双重国籍的可行性54-58
- 4.4.2.1 我国存在双重国籍的可能性55-56
- 4.4.2.2 适度承认双重国籍模式的选择56-57
- 4.4.2.3 对《国籍法》相关条文的修改57-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风景;;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2 贾晓盼;;试析外交保护制度的人本化转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刘国福;;中国公民境外权益法律救济手段探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黎海波;;民间对日索赔与中国实施外交保护的可行性[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5 殷敏;;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8年04期
6 高云;;试论外交保护制度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7 黄涧秋;;论海外公民权益的外交保护[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肖永平;郭明磊;;全球化视野下的双重国籍——兼论我国国籍法的弊端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霞;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2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涛;我国外交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霖;领事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任勇;论双重国籍下的外交保护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6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1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