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刑事错案的国家赔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2:45

  本文关键词:刑事错案的国家赔偿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错案 司法赔偿 国家赔偿 错案追究 绩效考核


【摘要】:在媒体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刑事错案被曝光,近年来,每年都有新的典型案例进入大众的视野,促使我们对我国刑事错案的国家赔偿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涌现的刑事错案暴露出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重重问题:刑事错案认定难、索赔难,表现为一个个案件当事人拿着判决书一级级地上访,许多冤案主角的家属更是耗尽一生的时间和心血奔波在为他们伸冤的道路上。从1994年我国颁布《国家赔偿法》至今,我们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建立了整整二十年。今天来看,这项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刑事错案的认定难、索赔难致使很多错案的当事人伸冤无门、求偿无果,国家赔偿制度的价值也无法实现。国家赔偿制度依然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制度理念错误和监督实施不到位等等问题。另外司法机关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严重阻碍了国家赔偿制度价值的发挥。还有追责机制与赔偿机制的捆绑,使制度的有效实施难上加难。在我国法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今天,问题重重的错案赔偿制度已经日益不能适应广大公众迅速提升的法律意识需求,因此,亟需对我国刑事错案的国家赔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完善立法。主要是提高赔偿标准、细化精神赔偿和理顺归责原则等。第二,废除绩效考核制度。第三,理清国家赔偿偿制度,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第四,解决国家赔偿与追责捆绑的问题。第五,设置独立的国家赔偿制度实施机关。第六,加强国家赔偿制度的实施监督。
【关键词】:刑事错案 司法赔偿 国家赔偿 错案追究 绩效考核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概述11-14
  • 第一节 相关概念梳理11-13
  • 第二节 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价值13-14
  • 第二章 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外考察14-18
  • 第一节 法国15
  • 第二节 英国15-16
  • 第三节 德国16
  • 第四节 美国16-18
  • 第三章 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成因18-35
  • 第一节 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现状18-19
  • 第二节 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19-26
  • 一 错案认定难、索赔难19-21
  • 二 归责原则不合理21-22
  • 三 赔偿标准低且缺乏差异性22-24
  • 四 赔偿案件范围窄、赔偿内容不全面24-25
  • 五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低实现难25-26
  • 第三节 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问题成因分析26-35
  • 一 立法不完善26-27
  • 二 索赔程序行政化27-28
  • 三 刑事错案认定标准缺失28-29
  • 四 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29-31
  • 五 错案追究与赔偿捆绑31-33
  • 六 监督乏力33-35
  • 第四章 我国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35-46
  • 第一节 立法方面的完善35-41
  • 一 明确刑事错案认定程序和标准35-36
  • 二 恢复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36
  • 三 扩大赔偿案件范围36-38
  • 四 提高赔偿标准38-39
  • 五 完善赔偿内容39
  • 六 设置差异化赔偿标准39-40
  • 七 细化精神损害赔偿40-41
  • 第二节 废除司法机关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41
  • 第三节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41-43
  • 第四节 设置独立的赔偿委员会43-44
  • 第五节 加强检察监督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芳;;从佘祥林冤案看我国的国家赔偿[J];福建法学;2005年04期

2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3 自正法;;论刑事冤案的司法赔偿——由“张氏叔侄案”说开起[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马怀德;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J];法学研究;1994年02期

5 邹涛;赔偿委员会不宜设置在人民法院[J];人民检察;2003年08期

6 熊谋林;廉怡然;杨文强;;全球刑事无罪错案的实证研究(1900-2012)[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司法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7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17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