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09:53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只有厘清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福建省农业企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决策操作依据。研究意义:有利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政府和科技管理机构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的业务拓展;有利于政府和科技管理机构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的合理定位。目前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定性和实证研究较多,而针对特殊的经济区域如何根据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科技创新能力绩效展开实证研究较缺乏。针对转型时期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绩效的判定和综合评价,设计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科技创新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展开实证研究与评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研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变动趋势为研究主题从而提出高效率、规范化的政策制度体系框架,无疑对全国其它地区推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提升具有借鉴作用。本研究以现代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发展为研究背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机理为研究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动态模型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Malmquist指数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法、序数回归模型分析法、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法、重点调查法等,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的内在动力机制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评价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评价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变动的序数回归分析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变动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模型,综合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的动力机制的成因和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及实施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研究观点评述、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及内容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界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的内在动力机制,主要论证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的内在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是进一步提升政府调控政策选择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部科技创新管理优化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第3、4、5、6章,着重对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动态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福建省54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科技创新效率变动的测度评价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评价分析;基于福建省1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序数回归分析模型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主要构建三方博弈模型对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得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变动的均衡性。第五部分包括第8、9章,提出提升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的实施途径,归纳研究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长的动力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决策偏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转化率目标要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规模效率目标要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优化目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带动新产品产值增长效率提升目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差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扶持力度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状态、农业科技体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状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产品产值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利申请及行业标准数增长水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产品发展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团队健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经费变动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产品质量认证提升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信息获得能力提升状态、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能力提升状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科技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变动状态等等要素之间的有相互促进关系并表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决策偏好上。(2)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评价分析表明2006-2011年福建省5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630,与DEA有效值1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表明从整体上看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提升的潜力还相当巨大。在5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仅有27家的科技创新效率高于0.630,达到平均水平,即达到半数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处于整体领先水平。而从纯技术效率上来看,54家龙头企业行业平均水平为0.681,距离有效值也有较大差距,说明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对企业自身科技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3)根据历年Malmquist指数结果可得2006-2011年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6.4%,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仅在2008-2009年间实现了负增长,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来自于单纯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升,在此期间纯技术效率总体增长了5.7%,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综合效率提升的另一小部分来自于规模效率的贡献,在此期间规模效率增长了0.7%。根据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可得技术进步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21.2%,每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增长率为负值,各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增长率分别为-21.1%、-14.1%、-19%、-29.9%、-20.8%,总体技术进步指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阻碍作用,说明企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没有很好的利用技术进步要素。(4)基于1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按影响的显著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科研投入因素,涉及的3个自变量为“仪器设备等级”、“科技信息渠道”、“科研经费来源”;科研产出因素,涉及的3个自变量为“产品销售比重”、“科技创新种类”、“科技创新成效”;科研政策因素,涉及的4个自变量为“研发机构类型”、“获取服务形式”、“政府政策支持”、“行政主管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呈现正态分布,科研投入因素排在第1位,强调科研投入对于改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科研产出因素排在第2位,应该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成效的导向作用,从采用新设备、采用新加工工艺、采用新材料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种类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从全省(直辖市)销售情况、全国销售情况、国际销售情况等视角分析产品销售比重所具有的导向作用。科研政策因素排在第3位,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制定、政策实施层面应该较大程度地参照原有的成功模式,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5)基于1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按显著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科研产品因素,涉及的4个自变量为“产品出口渠道”、“科研领域范围”、“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团队因素,涉及的4个自变量为“研发机构类型”、“仪器设备等级”、“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组织形式”;科研经费因素,涉及的4个自变量为“科研经费来源”、“科研经费用途”、“科研阻碍因素”、“政府政策支持”。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应强调科研产品的市场需求,重视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关注科研经费的来源动向,保证宏观调控的有效执行,促进企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6)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表明要提高政府和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科技研发项目的概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的资本投入。而如果需要政府和农业科技管理部门投入过多的资源来支持科技研发项目,就会降低政府和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研发项目扶持的积极性。要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意发展科技研发项目的概率,政府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资源的投入,同时提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意发展科技研发项目支持的积极性。(7)提升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的实施途径:提升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金融支持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组织的有效性和竞争力、规范科技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和科研创新项目研发风险分担机制、培育高效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创新项目研发管理团队、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关注新产品研发技术方向和新产品技术研发的转化率、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资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能力、有效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规模和层次。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4;F273.1
【图文】:
逡逑技开发投入相比2006年X棾ぃ常埃澹梗ィ迪帜昃龀ぢ饰担澹担常ァH缤迹常蚕允荆哄义狭忠担ㄔ耙找担┡┮挡祷菲笠悼萍伎⑼度脲义希叮埃埃板危慑五邋邋澹卞义希担埃埃板澹危浚酰梗玻В濉义希渝澹矗埃埃板巍五邋邋澹诲义希场!!e危恳涣忠担ㄔ耙找担┡┮挡担慑义希祝眨斟危慑位菲笠悼萍伎⑼度脲义显危慑义蟣#邋2000逦f逦;逡逑1000邋逦=逦1逡逑画丽灥IJI~枊摓荡罏担咤义希彦澹慑危慑危慑危殄危叔危殄危哄危慑义希玻埃埃赌赍澹玻埃埃纺赍澹玻埃埃改赍澹玻埃埃鼓赍澹玻埃保澳赍澹玻埃保卞迥赍义鲜奔淠攴蒎义螻灒常哺=ㄊ【徘墒辛忠担ㄔ耙眨┝菲笠担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昕萍伎⒎延猛度肭煽鲥义洗油迹常部芍啾戎种惨担忠岛驮耙找盗菲笠悼萍即葱驴⑼度氡壤襄义系停磕闤椉醣涠炔淮螅境氏植ǘ榷ㄉ仙那魇啤T冢玻埃埃福玻埃埃鼓昶诩溴义嫌胫种惨盗菲笠邓煌氖牵诖似诩淞忠岛驮耙找盗菲笠敌幸嫡宓目萍伎义戏⒋葱峦度敕延貌簧炊档汀4右欢ㄒ庖迳希桑兹衔=ㄊ【诺厥辛忠担ㄔ耙眨╁义吓┮挡祷菲笠档目萍伎⑼度胗牍揖梅比俪潭瘸氏终喙毓叵怠e义希常澹保澹玻澹葱竽烈盗菲笠悼萍即葱履芰Χ治鲥义险攵愿=ㄊ。保讣遥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昶诩湟恢北3值厥屑杜┮挡祷菲笠党坪诺腻义闲竽烈盗菲笠到锌萍即葱履芰Χ治觥Mü鞑橥臣疲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昶诩淙″义闲竽烈蹬┮挡祷菲笠悼萍伎⑼度氤氏窒灾栽龀ぃ樱玻埃埃赌昕萍伎⑼度脲义希玻福矗惩蛟剑玻埃保蹦甑模保叮埃常锻蛟
本文编号:2777307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4;F273.1
【图文】:
逡逑技开发投入相比2006年X棾ぃ常埃澹梗ィ迪帜昃龀ぢ饰担澹担常ァH缤迹常蚕允荆哄义狭忠担ㄔ耙找担┡┮挡祷菲笠悼萍伎⑼度脲义希叮埃埃板危慑五邋邋澹卞义希担埃埃板澹危浚酰梗玻В濉义希渝澹矗埃埃板巍五邋邋澹诲义希场!!e危恳涣忠担ㄔ耙找担┡┮挡担慑义希祝眨斟危慑位菲笠悼萍伎⑼度脲义显危慑义蟣#邋2000逦f逦;逡逑1000邋逦=逦1逡逑画丽灥IJI~枊摓荡罏担咤义希彦澹慑危慑危慑危殄危叔危殄危哄危慑义希玻埃埃赌赍澹玻埃埃纺赍澹玻埃埃改赍澹玻埃埃鼓赍澹玻埃保澳赍澹玻埃保卞迥赍义鲜奔淠攴蒎义螻灒常哺=ㄊ【徘墒辛忠担ㄔ耙眨┝菲笠担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昕萍伎⒎延猛度肭煽鲥义洗油迹常部芍啾戎种惨担忠岛驮耙找盗菲笠悼萍即葱驴⑼度氡壤襄义系停磕闤椉醣涠炔淮螅境氏植ǘ榷ㄉ仙那魇啤T冢玻埃埃福玻埃埃鼓昶诩溴义嫌胫种惨盗菲笠邓煌氖牵诖似诩淞忠岛驮耙找盗菲笠敌幸嫡宓目萍伎义戏⒋葱峦度敕延貌簧炊档汀4右欢ㄒ庖迳希桑兹衔=ㄊ【诺厥辛忠担ㄔ耙眨╁义吓┮挡祷菲笠档目萍伎⑼度胗牍揖梅比俪潭瘸氏终喙毓叵怠e义希常澹保澹玻澹葱竽烈盗菲笠悼萍即葱履芰Χ治鲥义险攵愿=ㄊ。保讣遥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昶诩湟恢北3值厥屑杜┮挡祷菲笠党坪诺腻义闲竽烈盗菲笠到锌萍即葱履芰Χ治觥Mü鞑橥臣疲玻埃埃叮玻埃保蹦昶诩淙″义闲竽烈蹬┮挡祷菲笠悼萍伎⑼度氤氏窒灾栽龀ぃ樱玻埃埃赌昕萍伎⑼度脲义希玻福矗惩蛟剑玻埃保蹦甑模保叮埃常锻蛟
本文编号:277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77730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