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建构

发布时间:2021-01-21 04:19
  本文首先界定了知识产权的称谓与内涵,阐析了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析、比较并综合了近现代的思想家们的财产权理论,揭示知识产权制度的法理基础,揭示了知识产权在法哲学上的合理性根据。为了有效解决公益与私益等价值取向上的冲突,文章引入了利益平衡原则,强调制度重构的必要性。因为“效益最优”与“制度均衡”一直是其不变的主题,是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接着从科技、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视角剖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内在逻辑,指出知识产权法是近代科技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知识产权制度必须依赖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并且反映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在回应这种时代巨变和对知识产权强烈冲击之时,我们的立场是将立足中国国情和国际化合理融合。文章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从其制度自身、科技和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根据利益平衡原则,建立高效、合理中国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历史变迁
    一、知识产权的称谓与内涵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轨迹
    三、知识产权的历史嬗变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及其价值取向
    一、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分析
    二、知识产权制度价值取向博弈
    三、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原则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与全球化
    一、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关系
    二、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第四章 知识产权理念与制度的现代化
    一、知识产权理念的全球视野与本土化
    二、我国知识产权的制度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制现代化——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谈起[J]. 倪凌,陈楚天.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2]试论构建知识产权理论基础的增加价值理论[J]. 冯晓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3]解读专利制度的缘起——从早期专利制度看知识产权正当性的条件[J]. 唐昭红.  科技与法律. 2004(01)
[4]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兼与易继明博士商榷[J]. 李扬.  现代法学. 2004(01)
[5]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J]. 张旭,孙海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6]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J]. 吴汉东.  法商研究. 2003(05)
[7]知识财产权解析[J]. 刘春田.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4)
[8]也论知识产权[J]. 朱谢群,郑成思.  科技与法律. 2003(02)
[9]知识产权制度的公益性与私益性[J]. 龙文懋.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02)
[10]目的合理性:现代法的基础[J]. 朱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2990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990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