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视野下的知识产权限制

发布时间:2021-03-08 04:07
  本文首先从知识产权权利属性认识入手来论及知识产权限制的基知识产权法一方面要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要保护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利用以促进整个社会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为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双重目的,知识产权法在确认知识产权专有权的同时,亦规定了对知识产权专有权的限制,以均衡知识产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社会公共利益是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主要动机和目的。知识产权限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知识产权法中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它对于知识产权法价值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不赞成知识产权公权性质或公权化的提法,认为知识产权本质是私权,是具有较强公共利益属性的私权,正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公共利益属性,知识产权限制才成为必要。在对权利限制的内在理论和外在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限制应采用以内在理论为主兼顾外在理论的混合限制理论,同时论述了知识产权限制的基本特征。本文对知识产权限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与知识产权限制原因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滥用、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知识产权冲突等范畴,认为知识产权滥用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导致的后果是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知识产权限制概述
    1.1 知识产权限制的概念与特征
    1.2 知识产权限制的理论依据
    1.3 知识产权限制的表现形式
2 公共利益在知识产权限制制度中的地位
    2.1 权利与公共利益概念辨析
    2.2 公共利益和知识产权限制的理论争点
    2.3 公共利益在我国知识产权现行立法中的表现
3 公共利益与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关系
    3.1 知识产权具体制度与公共利益维护
    3.2 网络环境下公共利益与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
4 从公共利益角度对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完善
    4.1 知识产权限制制度完善的必要性
    4.2 从公共利益角度对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完善
    4.3 对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反限制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产权法的平衡精神与平衡理论——冯晓青教授《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评析[J]. 吴汉东.  法商研究. 2007(05)
[2]KTV版权费博弈中的法治期待[J]. 童大焕.  法律与生活. 2007(02)
[3]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限制及其利益平衡[J]. 冯晓青.  社会科学. 2006(11)
[4]重塑以民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J]. 李扬.  法商研究. 2006(06)
[5]数字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法律边界——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的思考[J]. 邓社民.  法学论坛. 2006(06)
[6]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J]. 吴汉东.  中国法学. 2006(05)
[7]网络时代知识产权利益平衡——以著作权利益平衡制度为核心的解读[J]. 郭剑寒,程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私法视野里的权利限制[J]. 张平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9]网络化社会的戏仿与公平竞争——关于著作权制度设计的比较分析[J]. 季卫东.  中国法学. 2006(03)
[10]著作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理论[J]. 冯晓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本文编号:307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07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