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3:12
  当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旺盛,然而国内多数高校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却并没有像社会期许和当初办学规划的那样"热销"和"紧俏",社会供需反差巨大。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就业人数较少的现状,提出要针对河南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提出河南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结构,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三方联动作用,打造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就业平台,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 2020,(0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占比

知识产权,人才,类别


图1 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占比然而在对河南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在校学生抽查发现,其中80%以上对知识产权职业、类别没有明确的概念,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知识产权学院人才培养偏重于法学和管理,体系单一,造成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企业和服务机构难以招聘到合适的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本科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只好转身投身于考取研究生、考取公务员的大军。河南省内有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目前有130多家,但能够从事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专利预警分析、战略规划、专利导航、专利诉讼等业务的机构不到10%,能够从事涉外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诉讼纠纷的服务机构更是凤毛麟角;河南某知名客车企业2016年把知识产权工作从技术中心独立出来,正式组建知识产权部,他们通过“猎头”公司从青岛海尔、奇瑞汽车、沿海外资企业重金引进4名具有丰富海外知识产权实战经验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从事专利技术布局、维权诉讼、海外投资贸易尽职调查等高端知识产权业务。由此可见,河南具有既懂知识产权和外语,又懂外贸、技术、海外法律等复合知识,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极其稀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知识产权,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


可以看出,河南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中第一年就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不足10%。一方面是河南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口极大,而一方面却是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严重“流失”。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实际需求与人才“精准供给”之间的严重偏差。河南作为我国的第一人口大省,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知识产权在河南目前还属于小众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量屈指可数,从社会需求和实际供给来看,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应该属于抢手状态,但实际调查发现,从事知识产权本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屈指可数,河南现有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大多都是在科创企业、服务机构本职岗位,通过多年艰苦“传帮带”实践中,由其他专业培训转岗产生。这些供与需之间的矛盾、错位与反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3 提高河南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就业的思路和设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科教育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张希.  天中学刊. 2019(06)
[2]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J]. 曾媛媛.  科技视界. 2019(30)
[3]知识产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贺志丽.  教育现代化. 2019(66)
[4]河南省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潘方方.  河南科技. 2018(21)
[5]知识产权制度变迁对科技人才创新的影响研究[J]. 朱火弟,吴华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3)
[6]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探索[J]. 赵玮,林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5)
[7]知识产权专业的“双师协同”教学团队建设[J]. 李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8]“一带一路”视域下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人才培养路径[J]. 王宏.  改革与开放. 2017(23)
[9]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途径[J]. 袁建海.  中外企业家. 2017(21)



本文编号:3092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092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