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5 14:35
在国际、国内利益群体的推动下,我国于1997年建立了专门制度形式给植物新品种提供保护(简称品种权制度)。1999年4月23日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1978文本,并于当日正式实施,植物新品种权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家族中的新成员,发达国家在工业知识产权领域的“跑马圈地”已基本完成,现转向农业领域,植物新品种权成为新一轮知识产权争夺的重心与焦点。基于以上背景,系统研究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制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的主体结构分为九章:第1章为导言,提出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界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第2、3章为论文的理论探讨部分,分析农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历程、驱动因素及其对种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为品种权制度运行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第3、4、5、6、7章为论文的主体,以品种技术研发、产权化、商业化为主线,从育种研发投资、品种权申请与维权、品种权的实施利用四个方面,分析品种权制度产生的影响及利...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公私部门对玉米品种的科研与开发投入构成(%)
一lu筒押王体灯土术品神即料价勺升及伐人刊从Figuer4·10ComPosi红onofR&DnIPutinMa七eVarieytfl”mSubjeetofBereding:
主要农作物品种科研与开发投入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J].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科学管理研究. 2006(01)
[2]论技术创新产权制度[J]. 杨武,王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0)
[3]跨国种业巨头扩张与世界种业科技竞争[J].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中国科技论坛. 2005(05)
[4]我国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 林祥明,孙俊立. 中国种业. 2005(07)
[5]中油杂2号成功的启示[J]. 耿月明.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5(27)
[6]植物新品种保护对品种权人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 吴立增,刘伟平,黄秀娟. 农业技术经济. 2005(03)
[7]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及其决定因素[J]. 黄颉,胡瑞法,Carl Pray,黄季焜. 中国农村经济. 2005(05)
[8]种子企业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问题的思考[J]. 袁国保,张春桂. 中国种业. 2005(05)
[9]UPOV联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格局及对我国的影响[J]. 罗忠玲,凌远云,罗霞. 中国软科学. 2005(04)
[10]促进技术创新活跃的激励机制探讨[J]. 吴晓进.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5(02)
博士论文
[1]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贸易对策研究[D]. 贡锡锋.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D]. 曾方.复旦大学 2003
[3]农业技术产权问题研究[D]. 周衍平.山东农业大学 2003
[4]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 寇宗来.复旦大学 2003
[5]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 范世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D]. 王芳.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周露.西南政法大学 2005
[3]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步研究[D]. 林月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4]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互动机制研究[D]. 王娜.中南大学 2003
[5]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认定[D]. 李晓昱.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96256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公私部门对玉米品种的科研与开发投入构成(%)
一lu筒押王体灯土术品神即料价勺升及伐人刊从Figuer4·10ComPosi红onofR&DnIPutinMa七eVarieytfl”mSubjeetofBereding:
主要农作物品种科研与开发投入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J].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科学管理研究. 2006(01)
[2]论技术创新产权制度[J]. 杨武,王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0)
[3]跨国种业巨头扩张与世界种业科技竞争[J].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中国科技论坛. 2005(05)
[4]我国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 林祥明,孙俊立. 中国种业. 2005(07)
[5]中油杂2号成功的启示[J]. 耿月明.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5(27)
[6]植物新品种保护对品种权人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 吴立增,刘伟平,黄秀娟. 农业技术经济. 2005(03)
[7]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及其决定因素[J]. 黄颉,胡瑞法,Carl Pray,黄季焜. 中国农村经济. 2005(05)
[8]种子企业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问题的思考[J]. 袁国保,张春桂. 中国种业. 2005(05)
[9]UPOV联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格局及对我国的影响[J]. 罗忠玲,凌远云,罗霞. 中国软科学. 2005(04)
[10]促进技术创新活跃的激励机制探讨[J]. 吴晓进.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5(02)
博士论文
[1]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贸易对策研究[D]. 贡锡锋.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D]. 曾方.复旦大学 2003
[3]农业技术产权问题研究[D]. 周衍平.山东农业大学 2003
[4]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 寇宗来.复旦大学 2003
[5]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 范世涛.南京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D]. 王芳.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周露.西南政法大学 2005
[3]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步研究[D]. 林月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4]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互动机制研究[D]. 王娜.中南大学 2003
[5]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认定[D]. 李晓昱.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96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39625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