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司法认定及规制

发布时间:2021-09-24 09:22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甚至对知识产权制度造成冲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本质是一种侵权行为,实践中具体包括权利瑕疵型、虚构事实型、恶意保全型和重复诉讼型等几种常见类型。区分正当维权和恶意诉讼的关键,在于维权者的主观状态。面对日益增多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案件,司法机关应积极采取措施,规制这种明显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目的的行为,通过细化诉前禁令程序、强化民事诉讼庭前程序、赋予司法机关专利效力个案认定的权力、严格把握原告撤诉条件、完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反赔制度等措施,保障知识产权制度的良性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司法. 2019,(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现象解读
    1.内涵定义
    2.恶劣影响
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法律探析
    1.产生机理:制度功能的扩张异化
    2.本质探究:特殊类型的侵权行为
    3.廓清边界:强化权利保护与遏制诉权滥用的平衡
    4.识别标准:是否具有诉的利益
四、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认定识别
    (一)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
        1. 主观恶意。
        2. 客观行为。
        3. 损害后果。
        4. 因果关系。
    (二)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主要类型
        1. 权利瑕疵型。
        2. 虚构事实型。
        3. 恶意保全型。
        4. 重复诉讼型。
五、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司法规制
    (一) 强化授权审查程序
        1. 关于商标权。
        2. 关于专利权。
    (二) 细化诉前 (中) 禁令程序
        1. 严格审查标准。
        2. 设立听证辩论程序。
        3. 释明法律提供担保。
    (三) 加强庭前程序功能
    (四) 司法认定专利效力
    (五) 严格把握撤诉条件
    (六) 完善恶意诉讼反赔制度
        1. 明确管辖法院。
        2. 把握适用尺度。
        3. 厘清赔偿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利恶意诉讼及其法律应对[J]. 王活涛,郑友德.  知识产权. 2009(05)
[2]案例与问题探讨:专利侵权滥诉之反赔责任[J]. 陶鑫良.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8(02)
[3]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J]. 徐爱国.  法学家. 2000(02)



本文编号:3407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407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