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知识产权“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维构建与实践——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4 13:32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全新格局,各地方高校在知识产权"亲产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颇有特色的探索。文章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阐述了该校知识产权"亲产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思路,构建了"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四位一体、八共协作"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并总结了该人才培养体系取得的实践成效。
【文章来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与“八共协同”合作推进体系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的精“讲”,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的多“练”,通过课内展示、答辩展评、网络展播学生作品的“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外聘行业专家点评的“评”,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互动,“讲”“练”为基础,“展”“评”促提升,实现了教与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了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如图3所示)。三、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成效
该校对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确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学科为基础,以工法结合为特色,以职业适应为目标”,培养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亲产业定位在应用,定性在产业,定向在地方,定点在实践)人才的新思路[1],通过“三四三”知识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复合能力;通过“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体系,提高高校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资源互补共享能力[2];通过“八共协同”合作推进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和双创能力;通过“四法共进”教学方法体系,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最终使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知识产权产业链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背景下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 董文波.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1)
[2]基于需求导向的“两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董文波. 领导科学论坛. 2018(13)
[3]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思考——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 董文波,范萌,成继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06)
本文编号:3516076
【文章来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与“八共协同”合作推进体系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的精“讲”,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的多“练”,通过课内展示、答辩展评、网络展播学生作品的“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外聘行业专家点评的“评”,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互动,“讲”“练”为基础,“展”“评”促提升,实现了教与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了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如图3所示)。三、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成效
该校对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确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学科为基础,以工法结合为特色,以职业适应为目标”,培养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亲产业定位在应用,定性在产业,定向在地方,定点在实践)人才的新思路[1],通过“三四三”知识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复合能力;通过“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体系,提高高校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资源互补共享能力[2];通过“八共协同”合作推进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和双创能力;通过“四法共进”教学方法体系,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最终使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知识产权产业链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知识产权“亲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背景下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 董文波.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1)
[2]基于需求导向的“两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董文波. 领导科学论坛. 2018(13)
[3]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思考——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 董文波,范萌,成继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06)
本文编号:3516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1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