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展”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

发布时间:2022-01-14 08:13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这既是"斯蒂格利茨报告"的研究结论,也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报告的观点。一个"发展"导向而非"寻租"导向的,能够真正促进创新且符合中国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的知识产权制度,需要审慎地设计。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既要考虑推动企业和个人实施技术创新,还要考虑平衡知识产权创造者和社会利益间的关系;既要实施好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也要认识到现实中开放性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要求;既要看到企业和个人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政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开放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有益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文章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2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问题及出路:“斯蒂格利茨报告”的解释
    (一)既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解释及问题
    (二)发达国家和成功赶超的后发国家的知识产权历史
    (三)发展中国家选择符合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二、历史与事实: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影响的再审视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三)专利开放:美国贝尔实验室和德国的创新经验
    (四)开源模式与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五)产业政策是发达国家企业创新的重要根源
    (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知识产权体系
三、审慎设计并确保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导向
    1.客观看待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既有差异
    2.辩证处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3.审慎设计知识产权制度的细则,避免政策设计的“一刀切”
    4.注重发挥公共机构及公共资助研究的作用
    5.注重促进本土企业的竞争-合作机制,而不仅仅是竞争本身
    6.注重运用现行国际规则的灵活性,最大程度上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专利法》修改草案中开放许可制度设计之完善[J]. 罗莉.  政治与法律. 2019(05)
[2]创新、知识产权与发展:面向21世纪的改良战略[J]. 迪恩·贝克,阿尔琼·佳亚德福,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周建军,施蒙.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01)
[3]中国创新经济与知识产权严格保护[J]. 张志成.  文化纵横. 2018(06)
[4]寡头竞合与并购重组: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赶超逻辑[J]. 周建军.  国际经济评论. 2018(05)
[5]美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从产业技术政策到产业组织政策[J]. 周建军.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1)
[6]开放协作与自主创新:特斯拉开源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J]. 王东宾,崔之元.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03)
[7]嚼不烂的专利问题[J]. 倪光南.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1(18)



本文编号:3588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88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