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优化及新种质鉴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优化及新种质鉴定研究
【摘要】:完全甜柿是受果品市场欢迎的新类型,但主栽品种均源自日本,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完全甜柿新品种十分缺乏。选育适应我国栽培条件的优质完全甜柿品种是我国柿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但中国甜柿(CPCNA)育种技术体系中嫩枝高接技术体系尚待进一步优化。本研究在我们课题组初步建立的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以‘鄂柿1号’(CPCNA)为母本,‘太秋’(JPCNA)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杂交后代幼苗嫩枝高接技术环节进一步优化,并对已结果的杂交单株进行甜涩性状鉴定,以期完善中国甜柿快速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并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甜柿新品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鄂柿1号’ב太秋’杂交F1代幼苗嫩枝高接成活率随着月份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其中,无根试管苗4月份为最佳嫁接时期,成活率高达67.6%;实生苗在6月和7月嫁接成活率远高于同期试管苗。(2)‘鄂柿1号’ב太秋’杂交F1代721单株中有355株可扩增得到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性状紧密连锁的RO2-SCAR标记,卡方检测结果显示RO2-SCAR标记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比例约为1:1。(3)授粉后63 d采集‘鄂柿1号’ב太秋’的小种子(长度小于12 mm)可完成胚抢救培养并获得再生植株。(4)在‘华柿1号’ב罗田甜柿’杂交群体的9个已结果单株中,H1-36为完全甜柿,H1-9、H1-32、H1-42为不完全甜柿,H1-8、H1-55、H1-60为不完全涩柿;H1-39、H1-49为完全涩柿。综上所述,实生苗嫩枝高接较试管苗的嫁接成活率更高;以‘鄂柿1号’为母本、‘太秋’为父本,有望进一步改良‘鄂柿1号’栽培性状;H1-36是具有中国甜柿自然脱涩特点的完全甜柿新种质。
【关键词】:中国甜柿 遗传改良 技术优化 嫩枝嫁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66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缩略词表8-9
- 1 前言9-16
- 1.1 课题的提出9-10
- 1.2 前人研究进展10-15
- 1.2.1 栽培柿种质资源10-11
- 1.2.2 柿育种研究11-14
- 1.2.3 柿无核种质选育研究14-15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16-22
- 2.1 试验材料16-17
- 2.1.1 杂交后代实生幼苗16
- 2.1.2 已结果杂交后代16-17
- 2.2 试验方法17-22
- 2.2.1 人工授粉17
- 2.2.2 胚抢救17-18
- 2.2.3 标记辅助选择18-19
- 2.2.4 播种19-20
- 2.2.5 嫩枝高接20
- 2.2.6 已结果杂交后代甜涩性状鉴定20-22
- 3 结果与分析22-33
- 3.1 完全甜柿新种质创制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22-24
- 3.1.1 完全甜柿新种质创制22
- 3.1.2 RO2标记和DlSx-AF4S标记检测22-24
- 3.2 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优化24-26
- 3.2.1 嫩枝高接体系优化24-25
- 3.2.2 ‘鄂柿1号’ב太秋’小种子选择方法初探25-26
- 3.3 已结果杂交后代脱涩类型鉴定26-33
- 3.3.1 果实脱涩特点观察26-31
- 3.3.2 RO2-SCAR标记鉴定31
- 3.3.3 花后25周果肉单宁含量测定31-33
- 4 讨论33-36
- 4.1 中国甜柿快速遗传改良技术的优化33-34
- 4.2 已结果杂交后代甜涩性状鉴定研究34-35
- 4.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35-36
- 参考文献36-41
- 附录41-46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科研实践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遂权,龚发明;甜柿嫁接应注意的几点[J];江西园艺;2000年03期
2 欧毅;甜柿及其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西南园艺;2000年02期
3 欧毅,高清华;试论甜柿在重庆市的发展前景[J];西南园艺;2000年04期
4 杨勇;王仁梓;李高潮;;如何选购甜柿苗[J];农家科技;2000年02期
5 范启荣;甜柿品种识别及其栽培适应性[J];中国南方果树;2001年06期
6 王海燕,陈春芳,邓先珍,欧阳绍湘,程军勇,陈慧玲;甜柿培育技术研究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7 赵献玉;提高次郎甜柿坐果率试验初探[J];落叶果树;2001年05期
8 牟水元;甜柿栽培八注意[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9期
9 杨勇,阮小凤,李高潮,王仁梓;甜柿发展前景及良种介绍[J];西北园艺;2001年05期
10 潘德森,欧阳绍湘,王希群,陈春芳,邓先珍;关于将“罗田甜柿”更名为“中国甜柿”的建议[J];湖北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敏;高华君;;甜柿栽培及发展前景[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罗正荣;谷晓锋;;甜柿2n花粉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剧慧存;齐志红;赵文平;;甜柿引种试验观察初报[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罗正荣;唐仙英;谷晓锋;;甜柿倍性育种新途径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进;欧毅;唐晓华;周贤文;;不同生产类型甜柿冠层和光合特性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山;贺玮;王少敏;高华君;;甜柿优系新次郎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卫东;王文江;刘永居;田进宝;;甜柿休眠芽无菌繁殖系建立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万双;罗正荣;蔡礼鸿;;柿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进展[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9 毕绪岱;滕起和;;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引种发展甜柿生产[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罗正荣;张青林;;第三届国际柿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柯偕;农民协会撑起甜柿产业大旗[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高文胜;甜柿:虽是小水果 市场潜力大[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3 钟邺;甜柿市场前景广阔[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高文胜;甜柿生产前景广阔[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5 王建兰;甜柿优质品种推动产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6 山东省果茶站 高文胜;我国甜柿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N];山东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竞立;石林县打造甜柿知名品牌[N];云南日报;2006年
8 记者 沈向兴 刘晓颖;保山甜柿香飘海内外[N];云南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陈文玲 李俊英 范云辉;石林350吨甜柿打入国际市场[N];云南日报;2007年
10 陈国孟;仙游产的台湾甜柿受青睐[N];福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关长飞;中国甜柿cDNA-SSAP文库构建及自然脱涩相关基因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莫荣利;中国甜柿自然脱涩相关基因ADH和PDC的分离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燕;中国原产完全甜柿自然脱涩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芳;甜柿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对1-MCP处理的响应机制及电学特性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裴_,
本文编号:57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7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