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信息处理的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研究:以沈飞公司为案例

发布时间:2018-02-19 17:44

  本文关键词: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网络 管控方式 复杂产品 制造敏捷性 出处:《管理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从信息处理理论视角,探讨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的课题.信息技术能否推动制造敏捷性在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企业通过识别复杂产品制造的信息处理需求,构建网络层级与网络中心度高低不同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并引入相应的管控方式,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促进复杂产品敏捷制造的目标.信息处理网络与管控方式的相互适配可发展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它包含信息分解,信息加速与信息共享三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能否推动企业制造敏捷性的核心因素.本研究从动态的视角打开信息技术与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的过程"黑箱",对发展信息处理理论与推动中国企业复杂产品的敏捷制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manufacturing agility of complex product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conclusions on whe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manufacturing agility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By identify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of complex product manufactur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etwork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network level and network centralit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agile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produc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etwork and management mode can develo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decomposition. Information accele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re three kinds of capabiliti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y is the core factor of whe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agility. This study opens up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lex product manufacturing agility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 "Black Box" has profou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and promoting agile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 product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176;71472012;71529001;71632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4YJA63004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资助项目(15JGB119)
【分类号】:F4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敬勤;刘静;;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演化:一个纵向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8期

2 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杨青,黄丽华,何];企业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一致性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德麟;欧阳桃花;周宁;谭振亚;胡京波;;基于信息处理的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研究:以沈飞公司为案例[J];管理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2 张新;丁晓燕;王高山;;信息化战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信息化与业务协同的中介效应[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3 邢纪红;龚惠群;;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3期

4 杨睿娟;元浩然;杨静怡;;信息技术压力对工作结果的影响:工作疲劳的中介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5 朱镇;李霞;;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启动:阶段特征与决策行为差异[J];管理科学;2016年06期

6 周宇;仲伟俊;梅姝娥;;基于IT过程观的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J];系统管理学报;2016年06期

7 孙冰;徐晓菲;姚洪涛;;基于MLP框架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年08期

8 沈捷;;浅谈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的融合模式[J];信息化建设;2016年06期

9 杨哲;;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07期

10 苏超;;信息技术战略的实现机制探讨[J];科技视界;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晖;王睿智;;企业国际营销能力对管理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海信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年06期

2 王国顺;杨帆;;创业导向、网络能力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10期

3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4 杨道箭;齐二石;;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5 汪建成;毛蕴诗;邱楠;;由OEM到ODM再到OBM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路径——格兰仕技术能力构建与企业升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6 陈春阳;李学伟;;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12期

7 陈劲,吴沧澜,景劲松;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框架和战略途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6期

8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与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9 陈劲,景劲松,吴沧澜,朱朝晖,童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模式及其动态演化[J];科学学研究;2003年03期

10 梅姝娥,仲伟俊;企业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山,李铁瑛;企业敏捷性及其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铁骊;敏捷性组织的概念模型及其支持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7期

3 赵湘莲;;高新技术企业敏捷性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0期

4 刘煜;郑恒;;企业敏捷性评价新方法[J];商业时代;2006年33期

5 万文涛;黄运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敏捷性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6 Quan Jing;霍春辉;Ronaldo C.Parente;;组织敏捷性的形成机理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12期

7 施国洪;黄后庆;王冰洁;;一种生产企业敏捷性的评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8 ;敏捷性对满足客户和公众需求至关重要[J];通讯世界;2011年08期

9 胡泳;;打造敏捷性企业[J];IT经理世界;2011年22期

10 朱妍玮;;企业敏捷性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商贸;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卢晓莉;罗键;;基于混合型专家系统的企业敏捷性评价系统[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仉福江;田也壮;;中美制造企业敏捷性改进的比较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解新安;华贲;陈清林;曾敏刚;梁仁;;过程工业企业生命周期及其敏捷性研究[A];过程系统工程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彭本红;吕永成;周瑞超;;基于熵和模糊技术的动态联盟企业的敏捷性评价[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5 翟运开;董芹芹;;基于敏捷性的供应链信息交流密度与利润之间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喜林;;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吴玉崭;张平;;推力矢量对飞机敏捷性影响的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ichael H. Hugos;企业应重视敏捷性因素[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陕西榆林绥德中学 马祝青;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 苏恩泽;百尺日半,万世不竭[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伟;提高IT敏捷性 企业成功转型关键所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邢小萍;IBM:与用户共享SOA成果[N];网络世界;2008年

6 ;今天,IT依然重要[N];网络世界;2008年

7 小超;父亲与孩子接触好处多[N];吉林日报;2006年

8 濮端华;开足这台智力“发动机”[N];解放军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邹大斌;管理遭遇两大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孙伟平;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浙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昭;企业敏捷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罗键;灵捷竞争时代下对制造企业敏捷性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王铁骊;基于敏捷性的制造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毛弘毅;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能力驱动的组织敏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艳红;信息系统敏捷性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周华;面向共创价值的企业互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冲突对员工敏捷性的影响机制:社交媒体使用的调节作用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郑晶莹;供应链信任、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敏捷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王尚;IT能力提升供应链敏捷性的案例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吴岳红;制造企业的敏捷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陈鹏飞;市场导向下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敏捷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徐丽娜;大型超市组织环境与供应链敏捷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黄运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敏捷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小飞;基于柔性的服务型制造敏捷性研究及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9 常天妍;供应链敏捷性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章胜平;建筑企业敏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7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517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