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价值链视角下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4:54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产业,对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细化,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和工业化,获得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外需持续疲软,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已基本透支,“低端锁定”和“挤出风险”的双重困境使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极大挑战。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战略亟需调整。随着产品分工不断细化,国际分工与区域协作并存,国家价值链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延伸,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同时,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问题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融合的双重价值链视角下,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升级路径、升级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两个层面评价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情况;运用增加值分解模型分解区域流出价值,构建指标,评价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双重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参与度情况;根据要素禀赋理论,构建三产品-两组合的HO模型,评价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子行业的产业升级情况。其次,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SDA方法测度了科技创新投入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正、反向融合度,产业感应力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评价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对于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运用VAR模型,评价了IFDI和OFDI对于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机制。再次,根据“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构建了工艺流程升级路径、产品升级路径、功能升级路径和链条升级路径四种产业升级路径的概念框架;运用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方法,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双重价值链中的“价值链微笑曲线”形态进行了测度,并与产业升级理论框架中的升级路径进行了匹配,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论,并结合产业异质性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升级路径进行了匹配。然后,根据匹配出的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适宜的不同升级路径,综合产业升级现状和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分别构建升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windows方法,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对不同产业升级路径下的升级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各个子行业产业升级的效率薄弱环节。最后,针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提升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双重价值链地位,完善要素禀赋结构以提升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创新驱动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IFDI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促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
【图文】:
第 1 章 绪 论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和双向 FDI(IFDI 和 OFDI),运用 SDA 分析、产业融合度和 VAR模型分别评价了三类影响因素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第三,基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设计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论框架,运用广义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方法,描绘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八个子行业的微笑曲线形态,并将各子行业的产业升级路径与理论路径进行了匹配与划分。第四,针对不同装备制造业子行业产业升级路径,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windows 方法评价了不同产业升级路径的效率,在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产业升级效率低下的薄弱环节。第五,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 2 章 双重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相关理论概述 2 章 双重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相关理论概价值链理论链八十年代开始,以 Michael E.Porter 为首的国外学者开始对公行系统的研究。Michael E.Porter(1985)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图 2-1)。
燕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一步讨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各项规模指标在一段时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寻找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弱项指标。本节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 2007-2017 年的《中国工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 2008 年之前的 投入按地区分类的统计,因此 R&D 经费投入本文选取 2008-其他指标选取 2006-2016 年共 11 年的数据。值规模2016 年间,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总量稳步上升值由 2006 年的 10 488 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32 097 亿元,增长于珠三角地区的 2.87 倍,说明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值仍然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制造业工业产值的占比中,有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 8%左
本文编号:2763591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
【图文】:
第 1 章 绪 论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和双向 FDI(IFDI 和 OFDI),运用 SDA 分析、产业融合度和 VAR模型分别评价了三类影响因素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第三,基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设计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论框架,运用广义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方法,描绘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八个子行业的微笑曲线形态,并将各子行业的产业升级路径与理论路径进行了匹配与划分。第四,针对不同装备制造业子行业产业升级路径,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windows 方法评价了不同产业升级路径的效率,在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产业升级效率低下的薄弱环节。第五,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 2 章 双重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相关理论概述 2 章 双重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相关理论概价值链理论链八十年代开始,以 Michael E.Porter 为首的国外学者开始对公行系统的研究。Michael E.Porter(1985)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图 2-1)。
燕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一步讨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各项规模指标在一段时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寻找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弱项指标。本节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 2007-2017 年的《中国工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 2008 年之前的 投入按地区分类的统计,因此 R&D 经费投入本文选取 2008-其他指标选取 2006-2016 年共 11 年的数据。值规模2016 年间,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总量稳步上升值由 2006 年的 10 488 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32 097 亿元,增长于珠三角地区的 2.87 倍,说明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值仍然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制造业工业产值的占比中,有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 8%左
本文编号:2763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6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