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2:36
   汽车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被很多国家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汽车产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正在成为世界发达汽车工业国家战略转移的重点。但是,抛开总量上的优势,从企业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能力、出口能力等方面,中国与汽车产业发达强国诸如美国、日本、德国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家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具有影响力的领军型汽车企业集团。因此,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经历。 产业成长的特点可以描述产业成长的规律、内在与外在的表象特征。在产业成长的特征基础上可以发掘影响产业成长的独特变量,进一步量化的展现变量如何影响产业的成长、变量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有多大。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诞生、发展历程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产业的诞生、发展历程是不同的,这样以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变量也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正是给予这样的思路展开了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二大部分,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特点、世界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和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特点、中国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 第一部分主要是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的主要特点、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的影响变量。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的特点主要细化为产业产品特征、产业资本特征、产业结构特征、产业全球化特征等四个小节,在每一小节中进行详尽的论述。考虑到汽车产品的高密集型、高价值型、高技术型,第一小节的产业产品特征首先论述了产品的属性特征;考虑到产品最终流入市场,在第一小节中紧接着论述了近些年世界汽车产业的产品市场特征。在第二节产业的资本特征主要以汽车产业的高资本投入为主的特性为基础,分析了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和高进入壁垒等三个资本特性。第三节汽车产业的结构特征主要分为汽车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汽车企业组织活动的特征。由于汽车产业的高进入壁垒,形成了世界汽车产业的高生产集中度特征,而正是世界汽车企业间一次次激烈的兼并与重组带来了生产集中度的高度化。第四节世界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特征主要分为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和汽车组织活动的全球化二部分。海外生产、合资企业、合作性生产等成为了全球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基于以上的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的特征,在选取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的影响变量时主要选取了经济变量、市场需求变量、市场供给变量等三大方面的指标。其中用GDP来代表经济变量;人均GDP、人口数量代表市场需求变量,其中人均GDP代表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用雇员数量和投资额代表潜在的市场供给能力。以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世界汽车总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第二部分主要是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主要特点、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影响变量。这一大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在论述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特点的一章中首次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轨迹,包括中国汽车产业诞生直至今天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态势,中国汽车产业的生命周期三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节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特征,第三节中国汽车企业与产品特征。以上二节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的发展来展开的。第二节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特征主要展示了近些年中国汽车产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然后在产业结构重组与调整基础上比较了中国国内销量前十名的企业和世界销量前十名企业的差距所在。第三节中国汽车产业企业与产品特征首先论述了企业特征,分为企业集中度特征和企业数量变化的特征;产品特征则主要展示了近些年汽车产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基于以上的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特征,在选取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影响变量时考虑到来自产业内部和产业外部的双重力量,因而对其进行了区分研究。内在影响变量主要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变量和企业变量,其中生产要素变量以技术、资本、劳动力投入为主要指标,选取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代表技术投入、年末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代表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其中企业变量分为企业规模变量和企业效率变量,选取企业个数代表企业规模,利润总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代表企业效率的指标。外部影响变量主要分为经济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数量、外商投资、对外贸易情况、资源约束等六个方面,选取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数量、出口金额(代表对外贸易)、石油、钢铁需求量、道路质量(代表资源的外在约束状况)等具体指标来加以反映。以上的变量是解释变量,选取产量和汽车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研究框架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参考相关文献,查阅统计数据,最终确定了研究的实证模型。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文献回顾、世界汽车产业成长特点、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特点的总结三部分将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的方法。在分析世界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中国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内部、外部)三部分将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用到的方法有SPSS的相关性分析,EVIEWS的ADF平稳性分析、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EG协整性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估计、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应用的软件主要是SPSS15.0和EVIEWS5.1。 通过对世界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GDP与生产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与人均汽车保有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与汽车生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投资额与汽车生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雇员数量与汽车生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产业中,一单位量的资本投入带来的产出比一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要多,也即资本的产出弹性要大于劳动的产出弹性;企业个数与汽车工业总产值几乎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汽车工业总产值与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汽车工业总产值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汽车总产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汽车工业总产值与出口金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汽车工业总产值与石油、钢铁需求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426.471;F224
【部分图文】:

曲线,企业数量,中国汽车企业


图5.2是从1991年开始中国汽车企业数量的变化趋势。1982年—1985年间,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变化最为显著,突破了100个,1992年数量达到124个,此后的时间里虽略有减少,但是变化浮动很小,2004年117个,此后几年保持不变。图5.3是美国在1980年—1980十年间汽车企业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将中国汽车企业的进入数量与美国相比并不算多,但是不同的是美国汽车企业在进入汽车市场后经过了市场的选择,1910年达到350个,然后在1930年减少到50个以下,直到今天只剩下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等较为强大的汽车企业,剩下的绝大部分数量的企业都退出了市场。而中国汽车企业则不同,在一段时间内数量集聚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严重影响了规模经济。-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年代企业数量图5.2 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变化注:图上面的曲线代表企业数量变化趋势,下面的曲线代表企业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图 5.3 美国汽车企业数量变化注:粗线代表美国当年汽车产业企业数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洪洋;;城市道路网规划的SEIA体系与实证研究[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2 陈玉清;郭传慧;;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效果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0期

3 谭宏;宁宣熙;;制度因素与我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4 杜涛;刘艳伟;;浅谈国内会计选择的实证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果;周江评;Amy K.Glasmeier;;美国城市贫困研究进展:政策分析和实证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6 忻涛;柳宏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4期

7 凌波;孙毅;陈志刚;;城市形象竞争力的评估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8 李志;罗章利;汪庆春;;企业“人本管理”内容要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年03期

9 黎增;姜丽丽;刘延杰;;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认识情况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1期

10 万玺;雍歧东;;基于实证的国防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6 蒋东仁;论产业集群及其成长中的政府行为[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薇;转型经济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赫凤杰;公司资本结构战略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崔渭;中国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河;成都市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君;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韩剑宇;博客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宋晓旭;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个体因素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超;上海股票市场节日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王蓓蓓;辽宁省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超娴;公司治理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沈俊媛;昆明地区自助加油站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贾英;江苏省义务教育投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8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48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