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异质性要素的企业合作创新匹配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4:21
   合作创新对于我国企业发展而言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合作分离、合作失败的比例却非常高。现有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合作创新理论,对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较为凌乱,对于合作创新机理的刻画较为浅显、片面,不够深入。本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解析合作创新的作用机理;(2)对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做实证分析和检验;(3)提出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发展的措施和策略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作者从现实中大量的合作创新失败资料中提炼出影响合作创新的三个关键性要素:资源、能力和行为,从合作双方创新要素匹配视角,解析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论文强调了合作中“3C匹配”的重要性,即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异质性资源互补(Complementary)、异质性能力兼容(Compatible)和异质性行为契合(Coordinate)。论文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解析了合作创新作用机理:(1)在实现创新资源互补匹配研究方面,论文强调资源异质性、相关性与获取资源的相对成本三者之间的权衡是实现最优匹配的关键。异质性与相关性是合作价值提升的基础,而获取资源的相对成本高低在合作选择中起着调控作用。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潜在合作伙伴选择的两种评价方法:欧几里得距离评价方法和合作吸引力评价方法,并对合作对象的选择方法与步骤做了阐述。(2)在实现异质性能力兼容研究方面,论文强调合作创新同时也是一个能力发挥的动态过程,合作伙伴之间的能力水平兼容以及不同性质能力的衔接对合作绩效起着重要影响作用。而能力水平兼容与衔接又与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水平紧密联系,企业应该从内生能力激励与外生能力管理角度,实现合作各方的能力兼容。(3)在实现异质性行为契合研究方面,论文强调合作各方的行为协调失灵、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如合作中不努力、刻意隐瞒成果、不按时完成任务等会增大合作风险,降低创新投入积极性,最终导致合作失败。论文进一步指出合作中异质性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合作契约不完备等。在实证研究方面,论文利用我国工业企业在合作创新方面的宏观统计数据和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的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利用计量软件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异质性要素匹配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1)研究显示,尽管我国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创新要素错配现象。论文利用各省的合作创新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对企业绩效提升所具有的互补效应。研究显示,当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衡量合作中各方能力兼容程度)、较大经营规模(衡量合作中可寻资源互补程度)和具备以往技术转让经验(衡量合作中各方行为管理与控制水平)时,合作创新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互补性较强。(2)利用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235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企业的异质性要素匹配状况以及它们对创新绩效(合作目标实现程度、合作满意程度、合作关系稳定持久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资源互补匹配、能力兼容和行为契合同时与合作绩效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异质性行为契合次之,最后是异质性能力兼容。从细分因素的影响来看,资源搜寻努力、合作中资产多样性、能力水平兼容、合作可信性、合作行为协调性等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对策建议方面,(1)论文提出通过加强合作信息搜寻、合作项目与对象筛选、审查与评估工作,来提高合作决策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合作伙伴选取时,不应过分追求合作对象的“高大上”和技术的先进性,合作对象选择可以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合作方式可以由浅入深,通过了解、磨合增进互信,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构建专业化的合作对象选择管理机制,从被动、盲目选择合作伙伴转变到主动、有针对性选择合作伙伴。(2)在促进合作中异质性能力兼容方面,企业可以从内生视角构建创新能力提升激励机制,改进收益分配方式和人才奖励制度,提升企业能力水平。企业还可以从外生视角加强各方能力衔接与管理工作,通过沟通平台、互动学习平台与交叉激励机制实现异质性能力兼容。(3)论文提出通过利用声誉机制、信号机制、关系治理和契约管理等减少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约束异质性行为,增进互信,实现合作中的协同效应。(4)政府可以在信息平台搭建、合作创新投入资助、推动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论文的主要贡献:(1)论文对影响合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做了有益梳理和提炼,克服了合作创新理论研究中关于异质性概念过于宽泛、模糊的问題。(2)论文从创新过程中的异质性要素匹配角度出发解析了合作创新机理、约束条件和关键性影响因素,为合作创新研究提供了新视角。(3)论文提出通过实现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异质性能力兼容、异质性行为契合来提升创新绩效,为促进合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观点。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273.1;F4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合作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1.1.2 为何经常出现合作创新失败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基本框架、概念界定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基本框架
        1.3.2 主要概念内涵界定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合作创新机理的理论研究
        2.1.1 合作创新的动因及决定因素
        2.1.2 合作创新组织模式研究
        2.1.3 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2.1.4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2.2 合作创新绩效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2.1 合作创新中的互补效应研究
        2.2.2 合作中交易成本的影响作用研究
        2.2.3 企业技术能力、吸收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2.2.4 合作伙伴之间信任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
        2.2.5 文化背景、组织制度差异的影响作用研究
    2.3 合作创新对象选择研究
        2.3.1 合作对象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2.3.2 合作对象选择的评价方法研究
    2.4 异质性与企业合作创新研究
        2.4.1 异质性的内涵界定
        2.4.2 异质性维度划分研究
        2.4.3 异质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5 现有研究评述
3 基于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3.1 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对互补性资源的需求
        3.1.1 创新活动中所需资源的分类
        3.1.2 合作创新主体所拥有的资源特征
        3.1.3 合作创新对互补性资源的需求
    3.2 基于异质性资源互补的合作创新模型
        3.2.1 单一企业的封闭创新模型
        3.2.2 基于异质性资源互补的两个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型
        3.2.3 异质性资源互补产生的合作利益增进效应
    3.3 基于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
        3.3.1 合作伙伴选择评价原理
        3.3.2 方法一:Euclid(欧几里得)合作距离评价方法
        3.3.3 距离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
        3.3.4 方法二:合作伙伴吸引力评价方法
        3.3.5 合作对象的选择方法与步骤
    3.4 提升合作中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的管理策略
        3.4.1 将搜寻成本作为一种战略支出考虑
        3.4.2 提升合作匹配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3.4.3 增强合作中资源整合力度
        3.4.4 注重合作中的动态互补效应发挥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异质性能力兼容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4.1 合作创新中效率与能力约束问题
        4.1.1 合作中的创新效率
        4.1.2 合作中的能力约束问题
    4.2 基于异质性能力兼容的合作创新模型
        4.2.1 模型基本假定
        4.2.2 技术分享协议中合作伙伴的技术吸收能力高低的影响效应
        4.2.3 RJV合作模式中合作伙伴的技术吸收能力高低的影响效应
    4.3 影响合作中企业能力兼容的因素分析
        4.3.1 合作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积累不足
        4.3.2 合作双方的能力互补性不够
        4.3.3 合作方式与能力水平不匹配
        4.3.4 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与有效管理缺失
    4.4 促进合作中异质性能力兼容的策略
        4.4.1 合作企业的内生能力提升策略
        4.4.2 合作企业的外生能力兼容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异质性行为契合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5.1 异质性行为导致合作创新分离与失败
        5.1.1 合作中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
        5.1.2 异质性行为导致合作失败
    5.2 异质性行为契合的合作创新模型
        5.2.1 模型基本假定
        5.2.2 无协调失灵时的企业与高校创新投入选择分析
        5.2.3 有协调失灵时的企业与高校创新投入选择分析
        5.2.4 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讨论
    5.3 合作主体的创新行为不契合的根源分析
        5.3.1 合作观念、思维与目标的不一致
        5.3.2 合作中的不完全信息
        5.3.3 研发投资的专用性
        5.3.4 合作契约不完备
    5.4 合作中异质性行为的治理策略
        5.4.1 注重信号机制的治理作用
        5.4.2 注重关系治理的作用
        5.4.3 注重契约治理的作用
        5.4.4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与监督管理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现状、问题及其互补效应实证研究
    6.1 我国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现状与特点
        6.1.1 不同省(市)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现状
        6.1.2 重点经济省份的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特点
        6.1.3 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特点
    6.2 我国工业企业合作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6.2.1 创新资源匹配困难、存在错配
        6.2.2 合作中的能力衔接混乱、能力水平不足
        6.2.3 合作中行为协调性差、合作交易成本高
    6.3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合作创新的互补效应计量分析
        6.3.1 企业的创新产出函数
        6.3.2 企业内、外部R&D投入之间的互补性的决定因素
        6.3.3 计量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
        6.3.4 企业合作创新的互补效应计量分析与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温州、台州地区调研企业的合作创新要素匹配与绩效实证研究
    7.1 调研对象与方法
        7.1.1 调研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7.1.2 调研方法
    7.2 结构方程模型与调研问卷变量设计
        7.2.1 结构方程模型与基本假设
        7.2.2 自变量设计与测量
        7.2.3 因变量设计与测量
        7.2.4 调研问卷计分制
        7.2.5 模型识别与估计方法
    7.3 测量变量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7.3.1 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
        7.3.2 信度检验
    7.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7.4.1 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与合作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7.4.2 异质性能力兼容与合作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7.4.3 异质性行为契合与合作创新绩效的SEM模型分析
        7.4.4 整体模型与路径分析
    7.5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7.5.1 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
        7.5.2 异质性能力兼容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
        7.5.3 异质性行为契合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
        7.5.4 三个维度的异质性因素匹配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提升合作双方异质性资源的互补衔接
        8.2.2 促进合作中的能力水平与能力性质兼容
        8.2.3 加强合作中双方行为的协调一致性管理
        8.2.4 发挥政府在合作对接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88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8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